台湾《经济日报》今天刊载社论表示,尽管今日大多数民众都主张两岸政策应走向开放,但至少仍有部分坚决反对开放;乃至主张开放者,也有人不无疑虑,认为开放固是挡不住的走向,仍有可能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或失业增加等副作用。
如困兽犹斗的陈水扁在元旦总结其漫长八年的“伟大旅程”时,乃集中火力抨击“过去毫无节制与管理的对中国投资,是导致台湾出现M型社会的最主要原因”,若更予扩大,将助长趋势之恶化;更进一步申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吸引外资,导致投资国本身产业外移与空洞化,中高龄收入及就业机会减少,薪资所得长期停滞及内需产业持续不振”,显见他已察觉甚多台湾人民心中存有疑虑。
社论指出,首先必须辨明,他所谓的“过去毫无管制与管理”,指涉的正是十余年来从李前“总统”的“戒急用忍、有效开放”到扁政权颠三倒四的“积极管理”;以为如此仍不足,显然他希望应加以更严厉的管制措施。环顾当世,对中国大陆采取禁止直航、投资设限者,无有甚于李、陈二人所为;也正由于此“对全球开放、独对岸不可”的违逆潮流的“锁国政策”,使台湾自绝于世界欣欣向荣的行列,踽踽独行。因而扁政权在经济上乏善可陈,台湾人民对台湾信心降至谷底,正是其独树一帜的“锁国政策”招来的苦果,却诿罪于被迫以脚投票的台湾企业、人才;不知他果然蒙昧一至于斯,还是强辞夺理,永不认错。
在李、扁政权的重重封锁之下,尚有许许多多企业家甘冒万难前往对岸投资,而且投资金额依其估计,2006年高达GDP之2.15%,高于美、日、韩、星等国甚多,这显示了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远非李、扁等辈可以理解。那就是,当连远在欧、美的先进国家都蜂拥投向对岸的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时,台湾得天独厚,不只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更以其语言、文化全无隔阂、发展阶段高度互补的优势,长驱直入,连枪杆子也挡不住。
过去十年,台湾如果能挟此优越条件,有效利用大陆的廉价劳动,师法当初日本利用台湾进军全球的故技,台湾经济早已扶摇直上。台湾企业的控制成本功力、闯荡全球胆识、先进的制造研发能力,若能借广袤的大陆市场一举冲大规模,则台湾产品也早已扬名全球、顾盼自雄。惜乎台湾的主政者全不见于此,一意拖住企业的脚步,让他们错失良机,羁困猛虎的爪牙,任令对岸初生之犊扬威。结果,生鸡蛋的美事都落在他家,捡鸡屎的差使全留自家,让台湾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该报日前已清楚点明:台湾近年还有4%至5%的经济成长,还能跻身全球出口前16名,还出超数百亿美元、创造百万以上的就业机会,全拜在重重罗网下仍艰苦西进的台商之赐。如非台当局百般阻挠,台湾经济所受之惠,还不知将高此几许。
封杀新产业、封堵外人投资,却拦不住企业、人才、资金的失血,只靠外逃的企业回头向台湾进口原材料、零组件,才导致内销产业寥落、就业机会消灭、失业升高、M型社会加速成型。这种种痼疾,既是无知的“锁国”一手造成,则解铃仍须系铃人,唯有打破枷锁,才能起死回生。因而,对抗不开放的种种祸患,解药只有一种,开放、更开放!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