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找回斗志坚定信念 中间选民绝非无用之辈

2007年12月13日 13:57:00  来源:
字号:    

  谢长廷说,民进党内“有人”提出选举战略,认为只有绿的热情动起来才会赢,“中间选民没有用”。

  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指出,所谓中间选民“没有用”,有两个意义:一是指谢长廷走和解路线是浪费时间,不会成功;二是指中间选民不值得争取,这些人根本不会去投票。民进党目前的冲突策略,即是根据这样的逻辑而来:用几近“内战”的方式将政治歧见极端化,一则巩固深绿票仓,二则让社会中间地带的选民灰心丧志。将这些中间的变数排除之后,民进党即可割取以小搏大的机会。

  民进党之所以视中间选民如粪土,除了知道自己的执政表现并不符合他们的期待,更深知台湾中间选民最大的弱点就是容易失望、容易放弃。

  民进党既无法争取中间选民的归心,就刻意要做到让这些人不去投票,减少他们的“危害”。亦即,中间选民若不能变成己方的“分子”,至少要使他们无法成为投票的“分母”,这就是“中间选民无用论”的战略基础。

  社论说,无论此一理论是否正确,民进党的战略变化其实反映了“中间选民”在台湾的悲凉处境。八年前,若非中间选民对民主及自由的强烈期待,民进党不可能缔造政党轮替;但八年后,这些选民面对这个变质、低能且蛮横的执政者,却发现自己已无任何中间地带可以据守。这些年来,民进党不仅将政治版图割为蓝绿二块,台湾人民更被分为非蓝即绿两类;任何人站出来,马上被贴上色块标签或族群标记。试想,学术界和专业界全被剥夺了客观角色,“民间社会”成为泡影,台湾的“中间”在哪里?

  比起经济的委顿,台湾社会中间地带崩毁的严重程度绝不容忽视,因为许多深刻的价值问题已被推向无法讨论的地步。近年,社会焦点皆被导向高度抽象的政治议题,而热门政治焦点又集中在“公投”、“去蒋”、入联等与现今人民无关的假议题上,环保、社福、劳动权、社会变迁、公共品质等问题均遭轻忽和抹杀。再看,当局近年在政策上的徇私挥霍,民间毫无发言或制衡的空间,只能眼睁睁看着公产被滥用、法制被践踏。这种社会无力、人民喑哑的景况,正是台湾民主的大倒退。

  社论认为,台湾民主沦落至此,除了应归咎政客的自私和霸道,人民也不能不扪心自问:我们何以纵容政治人物至此?平日自许为“中间选民”的人也需想想:自己守护的是什么价值?是要平衡蓝绿?或是要维护公平与正义?

  台湾中间选民并不缺乏理想,但他们欠缺的是斗志和坚定。过去台湾选举的“钟摆效应”,基本上即反映了中间选民的积极平衡选择;但这种平衡或补偿心理也往往可能受到政客有意识的利用,二○○四的“三一九”枪击案及去年高雄市长的贿选传闻,最后造成选举以些微差距翻盘,与此不无关系。亦即,中间选民的“怜弱”取向,有时衍为不可自抑的“摇摆性格”,而为投机者所趁。

  社论指出,更令人担心的是,经过八年顿挫,失去“中间”寄托的选民,逐渐衍生一种愤世、遁世的犬儒心理。近几年出现的“两个烂苹果”理论、“废票”理论和“投小党”理论,或有其不同时空及立场的考量,却无意中助长了人们退缩的“犬儒”思维。台湾中间地带的委靡,与此不无关系。

  以台湾目前的状况言,中间选民如果一味选择逃避、畏葸(编辑:wèixǐ  畏惧,害怕。),那和选择支持邪恶势力亦没有两样。事实上,民进党之所以敢提出“中间选民无用论”,就是看穿中间选民的摇摆,赌的也是他们的虚无;只要能更激化选情,让更多中间选民不参与投票,绿营的胜算就更大。

  中间选民们,你累了吗?你对台湾政治放弃希望了吗?如果是的话,已可证实民进党的理论正确;当中间选民从“中间”退场,台湾的政治就继续向黯淡邪恶的深渊坠落。

 

编辑注:

  “两个烂苹果”:李敖曾评论台湾的选举,是从两个烂苹果里选一个比较不烂的,虫比较少的,勉强能吃的。“两个烂苹果”理论早在2004年“总统”大选时出现,选民认为两党(国民党、民进党)已经是烂透了的坏苹果,已经没药可救,他们也不想再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也有人在观望徘徊,犹疑地想找出两个中还有一点希望的。

  “废票”:早些年台湾一党专政,许多人便在投票时故意投废票(把圈圈盖在格子外或两格之间,就是废票),用以彰显对当局的不满,是谓“赌烂票”。“赌烂”是台语直译,就是“很不爽”的意思。

  “投小党”:大选越临近,国民党与民进党争斗越凶狠。岛内出现一种声音,呼吁第二票“政党票”不投两大党,扶植小党,用第三种声音,摆脱蓝绿恶斗。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