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国际视点

别被“话题碰瓷者”套牢你的情怀

2016年02月22日 13:58:00  来源:中国网
字号:    

  王传涛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春节前后,一条“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帖文成为网络口水的热点。2月20日,记者从网络部门获悉,“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不是上海人,是某省一位已为人妇的母亲,她春节前压根没来过江西;而其后发帖回应的“江西男友”,与发帖者也素不相识。(2月21日中国江西网)

  现在流行情节大反转。这年头,如果一个能够引起热议的公共话题,不在“撕”与“骂”的复杂过程中发生点逆转,似乎都根本达不到话题新闻的标配。你看,春节期间热议的几个话题,都可谓情节曲折跌宕,剧情峰回路转。

  “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从头至尾被证明是假话题,让许多网友感觉受了欺骗。但是,当话题炒热到一定程度,总会有人站出来勇敢地说,“真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广大国人在这一话题的讨论过程中收获了一些东西”,比如,许多人坚定了“新时代里,也讲究门当户对”的通俗爱情观,许多人却仍然选择“相信爱情”,等等。

  没有人否认社会大讨论之后的价值共鸣,没有人否定讨论本身的社会作用,但必须要承认,在网络喧嚣时代,我们所有参与讨论者都被忽悠了。任何一个公共话题,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倘若连话题都是假冒伪劣,之后所有的讨论也都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不能因为参与了讨论,并且自认为发表了正确的说法而推论得出“真假并不重要”的结论。进一步说,假如网络社会中处处都是根据需要产生的假新闻、假话题,那网络社会也必然是雾霾重重、乌烟瘴气。

  必须要正视,在自媒体时代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发声机和小喇叭,这是社会公共话题准入门槛的大大降低。一些熟谙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大仙”,很容易找到某一个时间段内的话题制造的切入点。或无聊中的码字,或有目的的自媒体经营,或为了树立形象骗财骗赞,大量可以撩起公众兴趣的公共话题,从论坛、微信公号和微博广场上被制造了出来。

  除了“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这个火爆了整个春节期间的话题外,近几天还有被朋友圈疯传的“民间科学家上《非你莫属》被嘲讽”一事。在看到“他首提引力波”、“被嘲讽”、“欠他一个道歉”等文字之后,朋友圈里满满都是愤怒,许多媒体的公号以及大V也纷纷加入为民科点赞。可是,事实证明,该视频之所以被疯转,不过也是在引力波被发现“后时代”的一次话题营销,公众的愤怒与讨论,也多半与科学本身没有关系。

  任何时候,都不缺少话题。春节期间的热点,就是回老家过年以及旅游消费是否被宰;2月11日引力波被美国人发现之后,那些曾经鄙视过引力波的边缘话题,也将可能拿出来放大;尤其是看到中国人与引力波有关系的话题后,有人更是习惯于喜怒形于色。此背景下,有的话题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但有些话题的产生,却是无中生有、全程造假。对此,笔者认为,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所有的读者,也都应该有所警惕。

  对广大网友而言,应该对一些话题保持自己的价值判断,别被话题所绑架;对新闻舆论工作而言,要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座谈会上所讲的“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要尽可能地还原真相。

[责任编辑:李杰]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