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相处,期待美国的正向反馈

时间:2015-06-26 16:49   来源:国际在线
  中美之间如何相处?这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因为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开始寻求答案,只不过这个过程跨越了巨大的历史变革,目标和路径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也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问题,因为时代不同了,我们无法从旧有的美苏冷战对峙中得到更多值得学习的经验,只能在前进中不断摸索。

  这些天,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习近平主席的书面致辞和拜登的发言都不约而同的涉及到了中美相处之道。习近平指出,只要中美双方从大处着眼,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坚持建设性方式,避免战略误解误判,分歧就可以得到管控,共同利益就可以得到维护。拜登则表示,我们乐见中国的崛起。一个崛起的中国将是周边地区和世界的一笔巨大财富,从美国的自身利益上来讲也是如此。

  尽管两国领导人对双方的关系都给予了高度的期待,一些有识之士也不断呼吁,比如近日,乔治?索罗斯在《纽约书评》上发表了《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规避世界大战》的文章,详细阐明了中美合作的必要性。但在舆论层面则仍然有不少隐忧,甚至类似中美之间爆发冲突的声音并不罕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应该说,中美之间有足够的沟通管道来对彼此的政策和目标进行认知和消化。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经进行了七轮了,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也已经进行了六轮了,无论是涉及领域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冷战期间美苏根本无法想象的,但这并非构成了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充要条件。

  事实也非常清楚,美国从没有否认欢迎中国崛起,也认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中美之间都有良好的合作。然而另一方面,美国则没有完全做好中国成为一个它所认为的“大国”的准备。在它看来,中国仍然被视为“他者”的崛起,这并不存在于广为熟知的以西方为主体运行的国际关系网络之中。那么,美国对此的反应会是什么样的呢?在前不久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对中国的刁难和指责早已被媒体广泛熟知,它对中国的防范和围堵依然可以被视为其对中国旧有心态的一部分。

  这样看来,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是矛盾的,既希望中国能够分担美国在全球的一部分责任,又不希望中国“蚕食”美国在众多国际问题面前捉襟见肘且日益收缩的权力基础。因此,美国对中国一直无法形成一个比较统一和富有远见的政策以及战略,目前的一些对华“鲁莽”的行为更多地是为了顾及国内政治环境的走一步看一步。

  如何构建中美两国相处的良性互动仍需要时间,美国方面的责任则更大一些,因为中国已经向美国展现了足够的诚意。下一步,中国需要得到美国方面的从言语到行动一致性的正向反馈。这些正向反馈才是构成未来中美良性互动的动力。(黄望苏)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