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再出发”:要产出思想,也要国际发声

时间:2015-06-26 16:50   来源:光明日报

  6月26日—27日,“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将亮相北京。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数百名智库代表、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将围绕“全球可持续发展:2015年后的新路径”这一主题交流探讨,激扬智慧。

  两年一度的“全球智库峰会”,已经成为集中观察中国智库角色与作用的一扇窗口。举办峰会的理念与背景是什么,本届峰会与以往相比有何不同,由此会带来哪些深层思考与启示?记者就此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同时,我们还邀请主办方对两场平行综合论坛、6个平行专题论坛的内容进行概要介绍,帮助读者一览本届峰会的主要内容与突出亮点。

  记者:观察中国智库建设,应当有国际视野。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的召开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契机去反思:作为这样一场国际智库盛事的主办国,我国智库情况如何,与国际水平存在怎样的差距?

  魏建国:应当直面的是,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作为智库数量位列世界第二的国家,我们的智库水平与排名第一的美国差距仍然很大。我们首先应当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的高质量思想产品比我们多?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也是一个值得警醒的现象。

  2014年5月28日,奥巴马在西点军校应届毕业生典礼上发表了洋洋万言的毕业致辞。奥巴马说:“我们的底线是什么?是要再领导世界100年。我们不领导世界,谁来领导世界?”

  在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过程中,应当看到:美国智库高质量的思想产品堪称美国软实力的核心。比如,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提交给美国军方的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时间仅与实际发射时间相差两个星期。此外,它还准确预示了加勒比海危机和赫鲁晓夫倒台等重大变化。

  美国另一家著名智库彼得森研究所,为日益消退的美国全球软实力和美国能否保持世界霸主地位感到力不从心,明确提出G2(government 2),拉中国参加,被我们拒绝了。紧接着,彼得森研究所又在2011年坎昆APEC会议上向奥巴马提出建立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撒手锏”,其核心在于竭力排斥中国,同时为美国重返亚太做好经贸上的铺垫。

  也正是彼得森研究所,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向美国政府提出人民币被低估40%的警告,其观点被两党和国会接受,进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番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狂风巨浪,对我国造成了很大压力。

  除制定对外战略之外,美国智库在国内治理方面更是起到了高级智囊团的作用。他们运用智慧帮助解决国内矛盾,被称为除国家、军队、法院、媒体等之外的“第五权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经济研究所前所长理查德·哈斯,1998年发表《经济制裁与美国外交》,该书在美国政界和民间引起很大影响,引发了一场关于经济制裁的国内大辩论,哈斯本人也成为引人关注的学者和政策智囊,被时任总统的小布什任命为国务院政策计划办公室主任。

  美国正是凭借着占全球总数的高水平智库,很好地实现了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的现实需求,有效地增强了政府的前瞻性、判断力、决策科学性。

  纵观历史,中国的传统智慧与“思想库”水准并不比美国差。从古代社会盛行一时的“门客”“军师”“谋士”和纵横家文化,到明清时代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情怀,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现代智库的基本功能。而孔孟“仁者爱人”的施政理念,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治国思想,等等,无疑都是非常高妙的政治智慧。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8年的国情咨文里,就引用了“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思想,其他很多智库也从《孙子兵法》等中国传统典籍中汲取精华。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的智库水平却落后于世界水准,可谓“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记者:拥有历史积淀和智力资源,却不能很好地发挥智库功能,这的确是很可惜的一种现象。那么,中国智库的“软肋”何在?

  魏建国: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曾经说过,衡量一个智库水平高低的标准,关键有三条:独立性、高质量和影响力。中国智库在这三方面都存在缺陷。

  首先,中国智库大部分依赖政府,最早是沿袭了苏联社科院的体制机制,“官办”色彩较浓。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智库模式曾经发挥一定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全面铺开,这种体制机制带来的弊端也体现得日渐明显。主要表现在:“附属性”大于“主动性”,参与决策的动力不足;用人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等不适应智库研究需要;做政策诠释易而提出质疑难,等等。

  其次,智库最核心的要求是要生产高质量的思想产品,因此智库人员必须具有全球战略视野;要提出从中国实情出发的、接地气的解决方案。而我们今天的智库产品,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被动的多,短期的多,流于空泛的多;积极主动的少,前瞻的少,可操作的少。

  最后,智库影响力包括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大众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多个方面。只有着力培养品牌意识、前瞻意识、创新意识、全球意识,付出艰辛努力和切实行动,才能全面提升智库影响力。

  令人警醒的是,国际社会对于我们的智库能力甚至整个思想创新力存有偏见。在香港回归之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你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中国智库理当用行动和成绩来驳斥这句话。

  记者:沉甸甸的事实让人倍感压力。今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智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您看来,应该以什么为突破口来更快更好地加强智库建设?

  魏建国:要从整体上提升中国智库的质量与影响力,既要有智库自身的努力与转型,也要有外部条件的保障与推动。我认为,应该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中国智库改革的突破口。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制度保障体系”,这都是智库界的利好消息。

  概括起来说,智库需要的是建立起符合智库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应该针对不同类型智库加快改革,构建各类智库相互促进、有效互补的发展新格局。

  有了好的体制机制,智库的自我要求也要更上一层楼。应该树立起“出招、解惑、指路”的目标。“出招”就是出高招、出绝招,帮助政府以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解惑”即面向社会公众和国际世界,阐明我们的政策、观点、价值追求;“指路”,就是要给政府、给企业指出明确的发展路线和方案,为他们提供到达“河对岸”的船只和桥梁。

  记者:您一再强调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面向世界发声“解惑”,可见智库在国际上发出声音也是非常重要的。

  魏建国:的确如此。纵观当今国际环境,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美国看到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突飞猛进,感觉到自己的“第一大经济体”地位受到动摇,因此开始另搞一套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尤其是TPP和TTIP(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议)的提出,意味着美国要把秉承了170多年的贸易自由化大旗放在一边,变成贸易保护主义者。这容易带来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今后10年,美国还会把打造亚太中心和打破平衡作为战略口号,抢占亚洲新兴市场。

  再看中国。积极推动全球节能减排,自觉履行环境义务;提出“一带一路”构想,欢迎沿线国家“搭便车”;在全球扛起自由贸易大旗;在各国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真诚、大力度地实施救援……这些举动充分说明,中国正着力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智库难道还要秉承“沉默是金”的原则而不向国际发声吗?不但要发声,而且要快发声、早发声,发出有力量有内蕴的“中国声音”,发出“共享人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的声音。这也正是国经中心自从成立之初就格外重视国际交流,坚持举办“全球智库峰会”的动力所在。

  记者:我们记得,在2009年第一届“全球智库峰会”成功举办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经感慨:“组织这种规模和层次的智库峰会,只有中国做得到。”他为什么会有如此评价?

  魏建国:峰会虽然是国经中心主办的,但吸引那么多国际政要、智库精英专程赶来的,还是中国的力量。首先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公信力,其次是中国日益增长的软实力和经济实力,再次是中国走了一条和平、发展、包容、共赢的道路。

  人类发展到现在,是共享各国财富和智慧的结果,必须团结起来,同舟共济。正如基辛格博士说过的那样:中美合作不见得能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但中美不合作,世界上一切问题都解决不了。推及世界各国,也是如此。各国智库都开始对此有了清醒认识。所以,今年的峰会报名人数比历年都多,讨论议题也比以往更加深刻、更加集中、更加具有战略意义。

  总之,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和国际形象的提升,中国智库已经站到了“再出发”的重要节点上。如何“再出发”?产出高质量的思想产品与面向国际发声同样重要。中国富裕起来之后面对的问题也许会更多、更复杂,我们一定要做智慧的大国,我们中国智库一定要勇担责任、不辱使命。

  1.“不平等和包容性增长”专题论坛

  环球时报市场中心主任、globaltines总经理 李华枫

  本论坛拟邀请意大利亚洲观察家学术委员会主席罗密欧·奥兰迪、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日本国际公共政策研究所理事长田中直毅、财政部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等,就国际、国内情况展开两组对话讨论。国际方面,主要围绕“谁该为世界经济不平等状态负责”话题,展示观点、碰撞思想;国内方面,围绕“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热点话题,探讨2015年后的新机遇新发展能为平等和包容性增长发挥哪些作用。届时还将发布舆情调查数据“亚投行——公众认知与国家选择”,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

  2.“国际金融危机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 宋功美

  本论坛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围绕“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走势”议题,邀请耶鲁大学商学院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等作主旨演讲。第二时段围绕“可持续增长与全球绿色发展”议题,邀请国际能源署原署长田中伸男,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津渡等作主旨演讲。随后发布“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与“中国绿色城镇化指标”,并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西、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研究部主任潘卡吉·杰哈,协鑫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舒桦等嘉宾点评。

  3.“全球可持续发展:能源的变革”专题论坛

  南方能源观察执行总编辑 蒋志高

  论坛围绕“一带一路”中中国与周边国家油气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建立旨在解决东亚能源供需与能源安全矛盾的东亚能源共同体,如何应对可再生能源给现行能源体系和电力市场带来的挑战以及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电力、油气两大领域的改革经验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论坛将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进行主旨演讲;第二时段就中国与周边国家油气合作进行圆桌讨论;第三时段就电力行业未来展望进行圆桌讨论。

  4.“全球可持续发展:智库的作用”专题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论坛将秉持三条宗旨:面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新要求,展开探讨,深化认识;聚拢国内外各领域重要智库代表,思想碰撞,共谋发展;帮助中国智库人面向现实、学习世界经验,自我反观、自我问诊、自我调整与转型,通过讨论破除误区,达成共识。

  论坛分为“智库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智库的机遇与挑战”两个议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麦甘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中心高级客座研究员马丁·雅克等外国专家确认参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傅莹参加并全程主持。

  5.“全球可持续发展:品牌的打造”专题论坛

  参考消息报社党组副书记、副总编辑 汤华

  论坛将聚焦中国品牌创新创业、发展壮大的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探讨如何让中国品牌由“跟跑者”变为“并行者”和“领跑者”。

  论坛分上、下两个时段,主题分别是“抓住‘一带一路’新机遇打造中国品牌”和“品牌的成长、保护和维权”。上半部分将聚焦“一带一路”,重点探讨中国品牌如何遵循国际规则、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分享发展机遇。下半部分将集中讨论中外品牌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及其对中国品牌成长崛起的参考借鉴,探讨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在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有哪些突出亮点以及有待完善之处。

  6.“全球可持续发展:市场的力量”专题论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经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韩易虎

  本论坛从如何利用市场力量推动可持续发展,自贸区和金融创新改革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以及企业的力量——推动全球合作、践行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展开主题对话,探讨如何以市场力量推动全球技术向中国转移、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切实为企业答疑、解惑、出招是本专题论坛的宗旨之一。为此,我们邀请了世界500强、具有代表性的“走出去”企业以及广大中小企业代表,与官方智库、社会智库以及国际智库一起,畅谈中国企业在转型、升级、创新和走出去过程中的经验和困境,为发挥市场力量、助推可持续发展建言。

  峰会概况

  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主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2015的新路径”,设有两个平行综合论坛:“气候变化和绿色增长”和“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及六个平行专题论坛。主论坛重点讨论减贫、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为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已有来自40多国的120多位政要、学者等报名参会。中国智库界代表性人物也纷纷汇聚于此。

  此次峰会有三个重要背景:第一,今年我国要编制“十三五”规划,智库的讨论有助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多样化,为规划编制提供战略建议,特别是有助于做好“减贫”工作。第二,今年是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的最后一年,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5年联合国大会等会议将举行,世界发展如何可持续,如何加强经济复苏引发全球关注。第三,中国迎来“智库时代”,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极为重视,峰会有望在智库建设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取得创新成果。(王斯敏 杨谧)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