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赴海外抢购现象将渐成历史

时间:2015-05-28 08:19   来源:中国网

  根据财政部关税司的公告,从6月1日起,中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超过了50%。这次关税调降,加上此前几年为促进消费和改善民生已经实施低关税的产品,一定程度回应了广大百姓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对于刺激内需、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也有积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老百姓手中的钱多了。收入的增加,直接带来的结果是对消费品的需求,不仅在量上增加了,而且对质也有较高的要求。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内消费品生产有了很大改善,绝大多数商品都处于买方市场的状态。但另一方面,在消费品供应丰富的同时,同国外相比,一些消费品的品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此情形下,生活日渐富裕起来的消费者便把目光投向了国外消费品。像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之类的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尽管不排除国人有追名牌的跟风之举,但更多的是对消费品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高关税下,这些消费品的国内价格远高于国外,使得消费者不得不通过境外旅游、代购等形式,直接从国外购买高品质的消费品。近的如日韩,远的如欧美,当地时不时传来国内游客大手笔的豪爽采购。调降消费品进口关税,将有助于这些进口商品的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从而使消费者选择国内购买代替国外购买。这不仅节省了消费者的采购成本,更重要的是方便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了他们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让民生改善的公共政策又有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拉动内需是缓解这一压力的重头戏。扩大投资,虽然见效快,但根据以往经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小,产能过剩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拉动内需的主攻方向应是消费,特别是民间消费。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2%,明显反映了消费不旺的现实,也与消费者大量采购国外消费品的火爆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次调降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可有望通过税收的调节作用,将消费者在国外的消费,转移到国内的消费上来。毕竟,消费者采购的国外消费品,一般情况下国内也会买得到,只不过因为以前的高关税使这些消费品的价格超过了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水平,才使他们不得不直接向国外购买;即便有些消费品国内一时没有,但随着关税的调降,商家就很可能进口进来,并推向市场。从这点上看,关税的降低,具有增加进口的作用,并相应带来消费需求的提高,将购买力留在国内。这无疑为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注入了新的活水。同时,随着进口消费品的增加,也必然催生一大批以此为业的商家,无论是网上经营还是实体店经营,都能起到促进就业的作用,为保就业助一臂之力。这对于稳定经济向好预期,增加消费支出以及扩大内需和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也不无裨益。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目的是推进中国制造业实现质的飞跃,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当我们着眼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行业时,也应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的品质提升。消费者踊跃购买国外消费品,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这些消费品的品质要明显高于国内。以前,出于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考虑,我们对大部分消费品进口课征较高的关税。但是,保护不一定就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留出时间,反而往往在保护之下,由于缺乏必要的竞争,降低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紧迫感。在全球化背景下,想用高关税来保护国内产业,已不合时宜。其实,国外消费品,许多是在中国生产的,这说明我们已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只是在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还不及国外,因此要为他人代工,从而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从这个意义上,调降消费品进口关税,引进更多的国外消费品,可起到一种鲶鱼作用,透过消费者对商品品质的高要求,倒逼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生产高品质的商品,创造自己的品牌,从而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当然,这次降税并不包括进口消费品的消费税与增值税,而且,降税也不一定就导致进口消费品价格的显著降低,但它的指标作用明显,预示着国人赴海外抢购消费品的现象将逐渐成为历史。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