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出现复杂动向。
一是4月下旬东盟峰会在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以较长篇幅关注南海问题,措辞重于以往。
十国首脑声称,“一些领导人对南中国海正在实施的岛礁扩建表达严重关切,我们感同身受。这种行为损害了信任和信心,有可能破坏南中国海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二是美国对中国在南海进行的岛礁扩建行为说三道四,扬言派美军舰机进入有关岛礁12海里以内。
前者代表了东盟国家的集体立场,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那种认为东盟被菲律宾等极个别国家“绑架”的说法是一种误判。
2015年是东盟按计划建成“共同体”的年份,这个历经挫折仍然拥有远大抱负的地区国家集团全力避免在外交政策上陷入分裂,但也不会允许自己在攸关重大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沉默不语。
在东盟看来,分裂与缄默是同等程度的失败。
后者反映了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政策调整的前进趋势。美国现阶段重点应对南海岛礁扩建声势,拟派军事舰机进入甚至扩建岛礁12海里以内甚至飞越有关岛礁,未必意在逼停有关工程,而是要显示其拒绝承认争议一方通过改变岛礁地理面貌单方面扩大、推进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主张的决心。
这种举动的性质类似于“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后美军派飞机不挂弹反复飞过防识区边缘的行为
美国可能终将不得不默认岛礁地理面貌改变的既成事实,那种认为美国是在挑动、利用南海问题将中国逼入与美国战略对抗轨道的观点同样是一种误判。
但是,美方派军事舰机进入中国岛礁12海里以内的举动将极具挑衅性和冒险性,将严重提升中美两军舰机发生意外碰撞的风险及其控制难度。一旦严重事故发生,其负面影响非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可比。
中美两军已在商签海空避碰规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种进展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取得新的实质性成果。但美军舰机进入12海里,即便此12海里是中方单方面认定和宣布的,其性质都与在公海上近距离相遇和接触明显不同。对于此种行为可能导致的战略恶果,美国必须仔细掂量。
南海局势重新复杂、尖锐化的趋势不符合中国发展战略要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标背道而驰,中国要有冷静的判断和处置。
当前南海问题对中国的双重要义仍然在于维权和维稳,那种宣扬中国正在利用南海问题加紧实施“蓝水战略”并试图控制西太平洋的说法是不客观和不负责任的。
南海争端的直接当事方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以及中国台湾,其他国家不是直接当事方,因此南海争端不是中国与东盟组织之间的问题,更不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南海局势的稳定与否牵涉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在南海问题上,尽管面对众多外界误解和质疑,中国始终坚持积极拓展对话谈判和平解决问题的通道,拒绝走入对抗冲突的旋涡。2014年7月,中国外长王毅在中国与东盟外长会上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4个月后,李克强总理在出席东亚系列领导人峰会时确认了“双轨思路”,并宣布此一思路得到了东盟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所谓“双轨思路”,是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基础上,通过双边渠道的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同时,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这一思路的提出标志着中方处理南海争议的手法发生了务实调整,努力在维权与维稳之间把握平衡,从完全拒绝在任何多边场合讨论南海问题转向承认在有限多边场合讨论这一问题具有一定必然性,以有限的地区化防范无限的国际化。
“双轨思路”厘清了直接当事国和非当事国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有效规避非争端当事国卷入复杂领土主权争议进而选边站队的情况,更能遏制个别国家借南海争议绑架东盟进而影响中国与东盟总体关系的企图。
防止南海局势再趋复杂化的唯一路径在于按照“双轨思路”落实2001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
中国与东盟十国需要加紧磋商,争取早日制订“南海各方行为准则”(COC)。“准则”一旦达成,将为南海地区的危机预防和管控提供一个共识和制度基础。令人欣慰的是,在2014年10月举行的当年第二轮高官磋商中,中国与东盟国家就尽快谈判签署COC发表共识文件,达成了“早期收获”。
中国希望与东盟积极推进以共同开发为目的的海上互利合作,这既是着眼于为和平解决争端营造良好氛围,也是在争端解决前避免争议失控的有效途径。
中国政府和企业界正以高度热情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海上贸易航道畅通、打击海上跨国犯罪等方面的合作,与海上邻国构筑“命运共同体”。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未来在争议岛礁开展以避风、搜救、观测、旅游为优先内容的海上合作试点,开放直接当事国和非直接当事国参与,是值得考虑的。
中国已划定90%以上的陆地边界,但同8个邻国的海上争议问题大多没有进展,仅在中越之间完成了北部湾划界。海上划界是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有关双边磋商谈判不应因南海问题复杂化就彻底停滞下来。践行“双轨思路”需要重新激活第一轨道上的活动,也就是说,中国与其他争议直接当事国的双边谈判应当逐步恢复势头并能取得进展。
还要稳步推进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完善工作,改变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主体的现代海洋法制度轻视历史性权利的现象。
最后,其实也是最紧要的,南海问题的非直接当事方必须显示克制,收敛介入争端的冲动,如果他们真心支持南海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