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研究之阿富汗

时间:2015-05-07 15:24   来源:中国网

  编者按: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国内政局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一路一带地区上的许多国家对外深陷大国博弈的战场,对内面临领导人交接、民主政治转型、民族冲突等多重矛盾,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风险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战略推进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风险。因此,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最为急迫的任务之一。

  中国网将以每周发布两篇分析文章的方式,对一路一带地区的60余国的政治风险进行简要的概述与分析。本系列将持续发布30余周,共计60余篇文章。具体内容主要围绕该国的一般情况、投资环境、政治结构、各方政治势力、相关政治风险以及可能的国家战略动向进行分析。

  周帅 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阿富汗全称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位于东亚、中亚、西亚和南亚的结合部,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有“亚洲的心脏”之称,历史上一直是大国角逐之地。在当代民族国家体系中,与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其国土面积为65.2万平方公里,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其人口约30.5万(2013),中国驻阿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以下简称中国驻阿使馆经参处)对阿民族情况介绍中显示普什图族约占阿总人口的44%,塔吉克族占25%,哈扎拉族占10%,乌兹别克族占8%。阿富汗人口中,99%为穆斯林,其中逊尼派84%,什叶派15%。阿富汗曾是古丝绸之路途经的重要地区,在一路一带规划中,不仅是一带重点关注国家,也因为其紧邻南亚,处于一路一带两者的战略连接地带,故其战略位置更显重要。同时阿富汗又存在诸多问题,要推进一路一带战略,阿富汗这一环可以说非常关键。

  一、阿富汗政治概况

  图1.阿富汗及周边卫星图

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阿富汗于1747年建立王国,曾一度强盛。19世纪后,国力日衰,成为英国和沙俄的博弈之地。1919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8月19日为独立日。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直至1989年2月,苏军最终撤出。后因各派抗苏武装争权夺势,阿陷入内战。1994年塔利班兴起,1996年9月攻占喀布尔,建立政权。1997年10月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实行极端伊斯兰统治。

  2001年9·11事件后,塔利班政权在美军事打击下垮台。在联合国主持下,启动重建“波恩进程”,根据“波恩协议”,国际社会大力协助阿富汗建立军警部队,在美国帮助下开始筹建阿国民军。2002年6月,阿成立过渡政府。2004年1月26日,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签署颁布新宪法,定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总统制。根据阿富汗新宪法,总统为国家元首;是国家最高行政执行者,在行政、立法和司法领域具有特权;由全民选举产生,任期5年。各部部长由总统提名,议会任命。2004年10月,卡尔扎伊当选首任总统。2014年4月,阿富汗再次举行大选,在第一轮总统选举中,无候选人获得超过50%的简单多数。6月14日,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9月21日,前财长阿什拉夫·加尼当选为阿富汗总统,其后阿卜杜拉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

  根据宪法,阿富汗最高立法机关是国民议会,由长老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长老院议员从各省、区管理委员会成员中间接选举产生;人民院议员不超过250名,根据各地人口数量平均分配,但保证每省至少有2名女议员。国民议会有权弹劾总统。本届国民议会于2010年9月选举产生,2011年1月正式成立。现任长老院主席为法扎尔·哈迪·穆斯林姆亚尔,人民院议长为阿卜杜·拉乌夫·伊卜拉希米。

  阿富汗还存在大国民议会(支尔格大会),根据阿宪法,支尔格大会是阿人民意愿的最高体现,除国民议会上下两院议员,还包括各省议会议长。大国民议会为非常设机构,可以看作国民会议扩大会议,负责审议紧急或重大问题,开会时根据议题命名为某某支尔格大会,如2002年召集紧急支尔格大会,选举产生以卡尔扎伊总统为首的阿富汗过渡政府;2003年召开制宪支尔格大会,制定并通过新宪法。2010年召开和平支尔格大会,呼吁塔利班等参与政治和解进程;2011年召开大支尔格会议,讨论阿富汗同美国商签战略伙伴关系文件。

  阿富汗实行多党制,目前,阿富汗有政党近百个,代表不同的民族、宗教派别和政治势力,各党之间合作与斗争不断,利益纷繁复杂。主要政党包括:阿富汗伊斯兰促进会(塔吉克族,逊尼派)、阿富汗伊斯兰统一党(哈扎拉族,什叶派)、阿富汗伊斯兰民族运动(乌兹别克族)、阿富汗民族解放阵线(普什图族,逊尼派)、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普什图族,逊尼派)、阿富汗伊斯兰民族阵线(普什图族,逊尼派)。

  二、中国与阿富外交关系

  中国与阿富汗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邻邦,是古丝绸之路的共同开辟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当时的阿富汗王国政府于1950年1月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两国之间于1955年1月20日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互派了大使。1957年1月,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访问阿富汗,是中阿关系史上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阿,同年10月,阿首相回访中国。双方高层领导人互访增进了中阿之间的相互了解,为两国友好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1960年两国签订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1963年签订边界条约。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阿富汗政府多次更迭,但是两国之间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相处,平等相待,友好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两国的元首、总理、副总理都曾经进行过互访。这一关系随着1979年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发生了改变。1979年12月27日,苏联入侵阿富汗,并扶植建立了卡尔迈勒政权。30日,中国发表政府声明,强烈谴责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中国对卡尔迈勒政权不予承认,虽保留驻阿富汗使馆(级别也仅是临时代办级),但不同该政权发生正式官方关系,仅有事务性、领事签证关系。直到1992年该政权倒台,中阿关系才实现正常化。但是不久阿富汗再次爆发内战,出于安全考虑,中国在1993年撤离使馆工作人员。此后阿富汗局势持续动荡,继而塔利班掌握政权,两国间正常往来长期中断。

  2001年,塔利班政权倒台,当年12月中国向阿富汗派出工作小组,参加了阿临时政府成立仪式,双方关系得以恢复。2002年1月,阿临时政府总统卡尔扎伊访华,双方签署了中国向阿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紧急物资援助和100万美元现汇的换文,同时中国政府宣布将在5年内向阿重建提供1.5亿美元援助。此后双方领导人多次会见,中国政府也多次向阿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双方在缉毒、反恐等领域展开合作,两国关系稳步向前发展。2012年两国发表了《中阿关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4年以来,双方高层互动更加频繁,关系得到迅速提升。2014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索契冬奥会期间会见了卡尔扎伊总统。5月,卡尔扎伊赴华出席第四次亚信峰会并与习近平会面。9月,习近平特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出席阿新总统就职典礼,并会见新任总统加尼、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和前总统卡尔扎伊。10月,加尼对华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李克强及张德江分别会见,两国发表了《中阿关于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一致同意进一步深化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访问中,加尼还参加了中国首次主办的有关阿富汗问题的国际会议,共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会议成果巨大,会议通过《北京宣言》,确定了64个援助项目。中国是加尼上任后第一个访问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访问的先后次序往往具有特殊的政治含意,体现了双方紧密的关系以及对访问国家的重视程度,而上任后首访的意义则又更进一步。同时,中国大手笔援助阿富汗重建,利于阿繁荣稳定,也进一步塑造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39_129139.html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