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9月份的全球资本市场来说,没有什么比阿里巴巴在美上市更让人激动的了。据外国媒体报道,当马云在纽约为公司上市进行IPO的路演活动时,在其入住的酒店外,潜在投资人排着长队,等待长达半小时时间去乘坐电梯,以求能见到这位传奇的浙江商人。由于国外投资者的高涨热情,不出意外的话,阿里巴巴将成为美国史上融资额最大的IPO。
当一部分人为一家中国公司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而欢欣鼓舞的时候,也有不少人为中国自己的A股扼腕长叹。事实上,从2000年门户网站新浪登陆美股至今,中国内地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海外上市。今年5月,京东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目前市值已近400亿美元,同时,同样在美上市的百度和奇虎360市值分别为76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而在港上市的腾讯市值更是超过了1万亿港元。
很明显,受益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这些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断飙升的股价为海外投资者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益。但与此同时,为这些企业贡献了几乎全部利润的中国本土消费者和投资者,都只能“隔空兴叹”。这一无比尴尬的现象不禁引发不少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市场功能尤其是在支持创新企业、新兴业态发展方面的质疑。
A股为什么留不住阿里巴巴们呢?
首当其冲的障碍来自于A股的准入门槛。现行证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公司法则将调整对象明确设定为“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而阿里、腾讯、百度、新浪等新兴技术类企业大多注册于海外,“外资企业”的身份让他们与A股无缘。
其次,目前A股的新股发行审核制使得不少公司的上市通道极为不畅。在现行节奏下,多数企业仅在审核这一环节耗费的时间就在两年以上,有些甚至长达四五年。遥遥无期的排队使很多企业错过最佳的融资时间,特别是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企业,一旦错过发展机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便荡然无存。
可以说,近年来多家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是“被逼着”出走海外上市的。如此尴尬的局面已经开始倒逼中国股市相关政策的“改革”。尽管现行的证券法修订要等到明年才能落定,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为这些企业打通通往资本市场的道路迫在眉睫。相关管理部门应借助证券法再度大修的契机,从股权结构、发行上市条件、激励机制等方面放松管制,为新兴产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更为宽松的制度环境。(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