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云的互联网思维说开去

时间:2014-09-09 09: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马云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目前,阿里巴巴是支持互联网范围经济的中国企业之一。马云在纽约讲因小而美。在我看来,他正在沿着财富的基本面成为中国首富。

  但究竟何谓互联网思维?虽然这个概念,最近已经热到蛙声一片的程度,所有懂的、不懂的一齐亮开了嗓门,齐声歌唱。他们说互联网思维——免费、低成本、快速、极致……我只能说:总结得很全面,除了漏掉了核心,没什么其他毛病。

  漏掉了什么核心呢?漏掉了生产方式这个基本面。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在小农生产方式下,只能产生小农思维。同样,互联网思维也不可能偏离互联网特殊的生产方式,而现在入行四五年的人谈互联网思维,最大的弱点就是偏离生产方式这个基本面,只是一些主观随意的成功学归纳。

  偏离基本面归纳互联网思维,有一个特点,只在招和术的水平描摹。互联网思维在这种描摹下成了江湖方术,互联网企业家成了点子大王,互联网被肤浅化为耍小聪明的把戏。我从互联网在中国诞生看到现在,按周“实况转播”互联网发财致富现状,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基本的事实:搞互联网九死一生,死的90%里,偏离基本面的投机者死的概率最大。我忠告大家,互联网有极高的不确定性,照搬过去的成功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所以不要轻信从成功学中总结出的所谓“互联网思维”。轻信往往会让你成为成功率中的分母,而不是分子。

  什么是那个决定着互联网思维的生产方式呢?这里不能完全展开,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找找感觉。大约在2004年前后,我陪同美国学者派恩到清华大学,他讲体验经济,我做中方点评。我知道派恩还是“大规模定制”的首倡者,所以顺便向他请教。他说了一番话,大大出乎我所料。他说许多美国人错误地理解他发明的大规模定制一词。他本意是,大规模指工人,定制指农民。大规模定制是指把工人和农民各取一半,取农民定制的优点,去掉规模不经济的缺点;取工人大规模的优点,去掉不能定制的缺点。这意思相当于说,互联网生产方式,实际是一半农业生产方式,一半工业生产方式,各取其优点的一半,去掉缺点的一半形成的。

  这是迄今为至,我听到的对农民、工人和知本家的生产方式辩析得最清晰的说法。以互联网企业家为代表的知本家,他们之所以有不同于小农思维、工人思维的特殊思维方式,不是因为他们的点子多,而是他们的生产方式,既不同于农民,也不同于工人,因为他们要大概率地活下来,就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思维。而现在99%以上的人,都没有指出这一点。所以我说他们偏离了基本面。互联网思维可以说是汲取天地之灵气,也就是吸收了人类历史上农业文明思维与工业文明思维后,经扬弃(肯定一半、否定一半)形成的新思维。当前,至少80%的人,没有指出互联网思维与农业文明思维(一种强调差异化、个性化定制的思维)的联系是什么,否定之否定在哪里,说明其悟道还是不透。

  前两天的一个上午,在哈佛大学那个挂着猪头的门口前,我对经济学家薛兆丰说,我有一个和全人类不一样的想法,我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源头,在1933年的哈佛大学。张伯仑当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体系地论证异质性和差异化的经济性。差异化经济不经济这个问题,是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思维的根。

  我不是因为到了哈佛大学才这么说,这两年我一直在写文章探讨这个我认为是互联网核心的问题。本来,差异化生产方式如果很经济,农业生产方式就不会被无差异的工业生产方式超越;但无差异(同质化大规模的传统中国制造)如果经济,工业生产方式就不会被差异化的信息生产方式超越。现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结论是:差异化从需求上经济,但在成本上不经济。我对薛兆丰说,只有你毕业的美国西北大学的潘泽教授认为,差异化在成本上也可以经济,但这个结论还没有成为主流。

  只有差异化生产方式不经济这个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 在均衡水平上有解(而不是在媒体水平上有解),互联网经济是否站得住脚,互联网思维到底成立不成立,才能有最后定论。因为只有这个问题接近互联网问题的十环靶心:大规模的工业制造经济(无差异经济),是否真能被它曾超越过的差异化经济(小农经济),在更高的互联网水平上重新超越,否定之否定地转型到大规模定制甚至个性化的经济。其历史背景在于,有五千年农业文明个性化定制传统的中国,能不能在工业化完成后,借助互联网思维,超越没有农业文明而一直在从事大规模生产的美国?

  我以为,除了马云,现在国人的互联网思维水平,主要还停留在媒体记者、畅销书写手理解力能达到的水平。但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理论的突破,人人都会达到马云那个高度。互联网思维对不对,取决于互联网实践对不对,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