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德国《世界报》网站6月29日文章】题:北京的新式“和平睦邻关系”(作者约翰尼·埃尔林)
北京人民大会堂安放着巨大的蓝色背景标牌,上面的图案是飞翔的和平鸽。这种气氛很合时宜:现在是庆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古老的中国外交政策惯例的时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缅甸总统吴登盛以及印度副总统哈米德·安萨里一起面对700名外交官、官员和记者赞扬了这一拥有60年历史的外交政策指导方针。
1954年,这三个国家的政府领导人在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的推动下一致赞同这些旨在相互和平交往的规则———后来它们被表述为一种理想的普遍外交政策原则:根据该原则,所有国家都应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即便其中一些内容听起来非常美好,但值得庆祝的东西却不是很多:当时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冷战期间,世界就对北京提出的公式不怎么感兴趣。就连这三个签约国也没有遵守这些原则。1959年,中国和印度因为后者收留从西藏流亡的达赖喇嘛而争吵不休,1962年两国为了争夺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领土发生了激烈的边界战争,相关的领土争议至今仍然存在;北京曾支持缅甸前军政府,这至今仍然影响着两国关系。
其实,现在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几个月来,中国同东中国海及南中国海邻国之间激烈的领土争端和它言辞上富有进攻性的外交政策令东亚、东南亚和国际社会感到恐慌。但今天习近平主席保证,他的国家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即便中国将变得日益强大,世界也不必害怕中国的崛起。
他在向全国直播的主题演讲中说,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中国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本报在他演讲结束后采访了一些外交官,其中也包括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他们认为,中国着重强调和平意图是在有意识地发出一个信号,即北京认真对待其他国家的担忧。
习近平也想让五项原则在新的版本中复活。他说:“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但他不愿声称五项原则确实对国际关系拥有具体影响。实现五项原则的目标还任重道远。他把“核心利益”这一概念引入了五项原则。保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核心利益。主权是国家利益的根本体现和可靠保证。“这些都是硬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任何时候都不应动摇”。
换句话说,当涉及中国自身利益时,北京就会优先考虑干涉。这尤其适用于和日本、越南或菲律宾之间存在的高度危险的领土争端。
北京也为保护其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经济和原材料利益出手干涉。与1954年时受孤立的中国不同,如今这个依赖原材料进口的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正在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中国是位列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军费开支国。为保护其海运航道,中国在联合国授权下在非洲之角打击海盗,从战乱地区解救本国公民。
习近平通过大量暗示不点名地批评了美国。例如,他要求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他说,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这样的行动“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中国反对“采用非法手段颠覆别国合法政权”的任何尝试。使用国际法时不应采取双重标准。“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虽未挑明,但中国显然与美国存在摩擦。
与此同时,习近平希望与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与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目标和梦想是建设一个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