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体制改革——挡是挡不住的

时间:2014-05-12 09: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曾经,为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加强合作,并认可了改革全球金融体制的必要性。如今,世界经济进入温和复苏,美国却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的“绊脚石”。不过,大势是挡不住的。

  金砖国家在行动

  周三,巴西财政部长圭多-曼塔加表示,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以及南非在内的“金砖五国”(BRICS)正在设立一个应急基金,这个规模预计有1000亿美元的基金将于7月在巴西召开的一次峰会期间推出。此外,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也在筹备中。南非财长普拉温·戈尔丹周四表示,开发银行有望在金砖国家7月召开峰会之前落实。

  2013年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第五次峰会上,五国领导人一致同意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建立初始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应急外汇储备池,以在危机时对流动性出现不足的成员国实施“抢救”。储备池的出资比例预计是中国410亿美元,巴西、印度以及俄罗斯各180亿美元,南非将贡献50亿美元。以特别提款权作为单位的IMF资金规模约3695.2亿美元,是金砖版储备池的3倍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这两项举措既能推动金砖机制建设,也将对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做出积极贡献。

  美国却在“拖后腿”

  分析指出,金砖国家推出的应急基金和开发银行可谓一举三得:弥补欧美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角色;为新兴市场在以美国推出QE为首的全球“波动潮”中提供一定缓冲;金砖国家“抱团”倒逼发达国家落实IMF改革。

  多年来,IMF是国际经济与金融合作的重要组织。金融危机的到来让各国意识到对其改革的必要性。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首尔举行的G20峰会上承诺要对IMF 的组织架构进行一系列的改革。2010年达成的协议旨在使基金组织的综合资源加倍,以确保紧急事件借贷方有足够的火力应对其成员国遭受的危机。协议包括更新治理结构——将6%的投票权转移给新兴经济体——以反映全球经济力量的变化,如今新兴市场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助推力,而一些欧洲国家则已经失去了他们的经济势力。

  作为拥有17%投票权的IMF最大股东,要执行改革计划,美国的同意必不可少。然而,今年1月中旬,美国国会否决了IMF改革的议案,迫使其至少再等待3年。

  手中的权力要被分割,美国自然千百万个不乐意。只是,拖拖拉拉的过程不仅影响到IMF改革进程,实际上对美国主导的IMF代表性和合法性产生了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美国此举挫伤了自身的国际声誉,使得世界对美国是否有能力兑现其承诺产生质疑。

  螳臂挡车是徒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的最新报告中都指出,世界经济正温和复苏,并强调美国的复苏形势最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增大。美国对IMF改革的抵制有些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意味,当然,更多的是不愿放弃手中既得权力的挣扎。只是,当今世界已然进入秩序重塑期,个别国家的抵抗注定是徒劳的。

  根据美联社、共同社等报道,IMF警告说,如果美国国会未能在今年底前批准2010年IMF机构改革方案,该组织未来有关该方案的讨论将在没有美国参加的情况下进行。总裁拉加德在年会期间的记者会上强调,IMF依然会坚定不移地走改革的道路。

  与此同时,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已经开始摸索适应新形势的道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清迈协议》成为亚洲货币金融合作的最为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它对于防范金融危机、推动进一步的区域货币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今,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之后,金砖国家走上了设立应急基金和开发银行的道路。

  没有机构能够一成不变,随着世界的变化,改革在所难免。今年是IMF和世界银行成立70周年,或许也将成为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重要年份。(张红)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