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拍电影 相互学习借鉴

时间:2013-05-28 14:55   来源:人民日报

  近年来,中美合拍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业界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好莱坞抢滩中国电影市场的象征。如今,好莱坞的许多编剧、导演、制片、演员已将逐梦的脚步迈向古老的东方。

  中美合作拍片无疑为中国电影界提供了向好莱坞近距离学习的宝贵机会,但一部部有着或多或少中国元素的合拍电影,能否成为在海外推广中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有效载体呢?中美合拍电影的未来方向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好莱坞资深华裔电影人杨燕子女士。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杨燕子第一次来到中国。后来在MCA环球电影公司任职的她,把《爱情故事》、《罗马假日》等好莱坞电影带到了中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首批好莱坞电影。近年,她又导演了《纽约客@上海》等美中合拍影片。

  “最近我听到一些说法,认为中国2012年扩大了美国电影的进口配额后,美中不再需要合拍电影了。我觉得这种说法并不合理。 ”杨燕子表示,美中两国电影界是很好的相互学习对象,中国需要美国,美国也需要中国。

  在杨燕子的眼中,中国电影市场不仅很大,而且会越来越强。美国的电影市场发展虽然成熟,但增长空间有限。好莱坞电影人有时想得很简单,他们觉得现在有了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好莱坞的影片自然在中国会很卖座。实际上没那么简单。尤其是2013年,中国国产中小成本电影抗衡好莱坞进口大片的情况比比皆是,好莱坞影片已经不能像几年前那样容易满足中国影迷的口味了。从这一点来说,好莱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与中国电影界深度合作,共同制作两国影迷都欢迎的高水准电影作品。另一方面,好莱坞的优势在于世界范围内的品牌效应、大量优质的影视明星、成熟完善的产业链条,中国电影产业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借鉴好莱坞的地方。

  杨燕子说,美国电影人在运用特技上也颇富经验,现在也有很多中国公司有意购买美国的特技公司。小马奔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小马奔腾)就是其中的先行者,2012年率先收购了全球最顶尖的影视特效制作公司“数字王国”,获得了其核心资产及多项核心技术。

  小马奔腾副董事长钟丽芳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产业来说,合拍是非常必要的制作模式。一个很明显的优势是,合拍电影能够顺理成章地进入合作方所在国家的电影市场,其潜在的影迷基础和票房规模显而易见。但合拍电影的要求也很高,每个国家对于合拍电影有着各自独特的政策和要求,只有各方深度合作、坦诚相待,而且满足所在国家对于合拍电影的规格要求,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合拍电影。这也从客观上要求合拍各方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优势,提高影片制作水平,精益求精。

  钟丽芳告诉本报记者,中外合拍电影可以利用国外先进的特效技术,结合本土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题材,很容易吸引影迷。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在提高,有着中国元素和中国面孔的电影,也是世界影迷的“佳肴”。

  电影,被喻为“装在铁盒子里的大使”。的确,电影对于推动对外交流,宣传国家形象,增进世界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了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钟丽芳告诉本报记者,数年前与某外国电影公司合作时,对方技术人员带着装满生活用品的大行李箱来到中国,甚至还有肥皂。一问才知并非洁癖,而是担心在中国买不到肥皂!

  近几年来,中外合拍电影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从单一的武侠古装转向现实剧情题材,从过去由外国电影公司主持合拍转向越来越多的“以我为主”。这一变化,钟丽芳都看在眼中。“毕竟,中国题材是我们中国电影公司最擅长的。广阔的市场、充足的资金、富有经验的团队,再加上合作的诚意,合拍电影必将为中国电影做大做强做出贡献。”

  杨燕子认为,中外合拍电影的过程,可以让中国电影人揣摩运用电影语言描写和表达中国,学会把中国的文化、风俗、社会、人际关系,以吸引外国人的题材和方式呈现出来。对于进军世界影坛的中国电影人来说,找准讲故事的切入角度是第一位的。

  她表示,中国人一贯聪明好学,愿意抓住一切机会开阔视野,放眼世界。中国电影也是这样,在与外国合拍电影的过程中,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越来越完善。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