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叙利亚:中国立场经得住考验

时间:2013-04-08 15:45   来源:解放日报

2013年4月3日,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马德(右)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会见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双方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交换了意见。 图片:新华社发(卡塔尔埃米尔宫提供)

  2013年4月3日,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马德(右)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会见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双方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交换了意见。 图片:新华社发(卡塔尔埃米尔宫提供)

  据叙官方媒体4月6日报道,政府军已控制位于首都郊区的重要据点姑塔东区,肃清了通往大马士革国际机场路的障碍,并将继续追击“恐怖分子残余”。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笔者自然想起曾生活工作过多年的叙利亚。回想在叙利亚期间,每年这个季节都会去大马士革近郊的姑塔林区踏青,我们称那里为“杏花村”。如今,叙利亚危机和冲突已持续两年多了,记忆中那个社会祥和、文化昌盛、人民热情质朴的国家,已是面目全非,流血冲突却似乎仍未有穷期,令人心痛。现在几乎逢人便被问及:叙利亚危机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实际上,两年来的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首先,暴力冲突绝非出路。愈演愈烈的暴力相向带来了数万生命的消逝、数百万人的流离失所、基础设施的巨大破坏、族群矛盾的逐步累积,唯独没有给叙利亚人民带来他们所渴望的变革、发展和稳定。如此深痛的创伤和裂痕,可能需要叙利亚花费几代人的时间去弥合。

  其次,外部强加“政权更迭”的做法行不通。这种做法在法理上是无效的,因为它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剥夺了叙利亚人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自决权;在实践中是失败的,因为它延续并加剧了叙利亚境内的武装冲突,不仅损害叙利亚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也给中东地区带来民族教派矛盾激化、恐怖极端势力抬头等长期隐患。

  中国从叙危机一开始就主张尊重叙人民的意愿和选择,通过对话与和平协商,使人民的合理诉求得到实施。随着形势的演变,中国着眼于叙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地区稳定,多次提出政治解决叙危机的主张和建议,呼吁各方停止一切暴力行动。两年来中国所做的一切,就是要给政治解决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叙利亚危机不再持续下去。为此,中方同叙政府和反对派一直保持联系。两年来笔者也不止一次访叙,同叙利亚官方和反对派都进行了接触,明确表示中国不庇护冲突的任何一方,关心的是停火止暴,早日结束叙利亚人民的灾难。也曾有国外媒体质疑甚至抹黑中国的立场,笔者总是坚定地向它们表示,中国的立场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两年过去,严酷的现实让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政治解决是叙利亚危机的唯一现实出路,中国的主张为越来越多的方面认可,笔者在多种国际场合听到人们用“均衡”和“睿智”这样的词来形容中国的主张。尽管政治解决的道路不平坦,面临诸多困难,但毕竟是代价最小、后遗症最少的选项。叙政府和反对派不久前也做出过愿意谈判解决的表示。冲突双方确实存在强烈的互不信任,彼此的立场也相去甚远,但面对现实每一点积极的因素都应该抓住,不断积累正能量,推动冲突各方尽快坐到谈判桌前,通过对话找到能充分反映叙利亚人民意愿、能被叙利亚各方普遍接受的解决方案,无疑是最好的结局。这需要勇气,更需要诚意。

  实现这一愿景,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只要各方坚持政治解决的正确方向,恪守“行动小组”日内瓦外长会议公报精神,向叙利亚各方发出明确、一致的信息,国际社会就可以为在叙利亚开启政治对话、实施政治过渡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这需要智慧,更需要团结。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吴思科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