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在进行所谓的“战略再平衡”。在奥巴马政府看来,“9·11”事件发生后,美一头扎到了反恐战争中。但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两场战争,消耗了美国太多的资源,牵扯了过多的精力,而对亚洲却出现了“战略忽视”,其或隐或显的潜台词,是中国在亚洲夺了美国的“地盘”。于是,美国欲纠偏和进行“再平衡”。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最近的亚洲之行,是这一“再平衡”方针的反映和继续。希拉里的各项活动中,包括出席东盟地区论坛(ARF)会议。
东盟地区论坛虽以东盟命名,实际是亚太地区一个重要多边安全论坛,有多达27个成员参与。作为美国务卿,这次是希拉里·克林顿第四次出席一年一度的ARF会议,可谓一次不落。就是在两年前的ARF会议上,由于这位国务卿的“重视”,大谈“南海航行自由”,使南中国海问题一下升温。
奥巴马政府采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借用过去的一句话说,是挑动“群众”(一些亚洲国家)斗“群众”(另一些亚洲国家)。平心而论,美国可加以利用的情势,在这一地区实在不少,其中包括本地区依然存在诸多悬而未决的领土海洋权益争端,且中国周边一些邻国对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力量持续上升怀有疑虑(希望不是疑惧)。美国政策制订者正是利用了这些可以利用的情势,在安全和经济两大方面进行着它的“再平衡”。
安全上,近年美利用“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拉紧美韩同盟;利用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和日本大地震拉紧美日同盟;渲染中国“咄咄逼人”,借菲、越扰动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一些美方人士曾试图说明,华盛顿并未鼓励菲律宾对中国采取对抗姿态,但却无法否认菲律宾的“活跃”与美国之间的联系。
经济上,美方的战略性举措是紧抓“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为其所用。这TPP,本是新西兰、新加坡、文莱和智利四小国在它们之间商谈新的贸易投资等安排,2009年美国加入,TPP一下子身价百倍。据美贸易代表办公室称,TPP当前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谈判。希拉里在东京的一次讲话中说,TPP不过是美加强对亚太关注的要素之一。然而,这不是个小要素,而是关键性要素。
对亚洲不少中小国家来说,美国的“战略再平衡”过于偏重安全和军事,对其可持续性有疑问。实际上,本地区的诸中小国家虽然希望大国相互制衡,但并不想看到中美关系紧张,很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或被迫这样做。
中美之间要“加强互信”已谈论多年,但很困难,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双方对各自战略地位消长存在担忧。这种担忧在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消除,而互疑却可以油然而生。两年前,美在ARF会议上制造“意外”,逼迫中国不得不反击,之后中美之间建立了亚太事务磋商机制,迄今已进行了两次。此次美国务卿在展开亚洲之行前,特意派助理国务卿坎贝尔来到中国,协调双方应向外界发出何种信号,避免再次出现“意外”,也属预防性之举,说明美国也不想剑拔弩张。比较现实的可能,恐怕还是“管控”二字,即双方如何管控好亚太地区与双方有关的那些问题。
人们也不应忽略最近的发展所反映的另一方面问题,即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欢迎美国“再平衡”的一些做法。谋合作、求发展恐怕是本地区更主流的诉求,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深刻和准确的认识。只有如此,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亚洲国家,才不致迷失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言辞和事件中。 (任晓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