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政治评论》杂志网站7月11日文章】题:中国对待南中国海争端的新策略使海上行为准则不大可能确立(作者 伊恩·米尔斯)经过了2009年至2011年行为比较咄咄逼人的时期以后,最近的事态表明,北京在该地区海域正推行全新战略,也许是针对华盛顿的重视亚洲战略。中国的新策略是通过民间力量来维护主权,同时摆出不那么明显粗暴的军事态势。在本周举行的东盟系列会议上,随着人们对确定一套海上行为准则的希望逐渐增强,中国似乎应当从根本上改变这个战略以便全面参与这种安排。
中国经济活动、海军能力和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急剧上升,这些给处理地区海上关系带来新的压力,而北京在国际事务中更加自信的态度,似乎已表现为在该地区诸多领土争端中显示更坚定的立场。
虽然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相对较强的复原力无疑提升了它的国际地位,并凸显了它在亚洲的经济领导地位,但2009年至2011年在亚洲沿海地区发生的煽动性事件从整体战略上讲严重削弱了这些成果。除了对整个南中国海提出主权要求以外,北京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也出现紧张气氛。
但最近发生事件的明显特征是没有官方评论或公开声明。人们可以认为,北京意识到它以前的好斗姿态没有什么战略意义,反而增强了中国外交政策机构内部的分裂和不可预判性。
不过,与此同时,中国开始通过非军事手段更加有力地维护其主权。这其中包括在有争议水域开展测绘和巡逻、渔业考察和能源勘探。
中国以这种手段维护主权并非全新现象,但由于其军事态势已不像一两年前那样公然具有挑衅性,民间力量的介入引人注目。不过,随着中国重视发展非作战军事能力和提高近海能源产量,爆发点出现的频率必然会上升。而且军事威胁并未彻底消除。
当然,有煽动性行为的不止中国一方。日布正与一个私人所有者洽谈将尖阁群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国有化,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在防务方面逐步向美国靠拢。
在金边举行的东盟会议代表团打算本周晚些时候制订该地区水域的行为准则,这是一个受欢迎的建设性进展迹象。这一倡议促使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称东盟和中国之间“外交活动增加”。
理论上讲,东盟应当是达成多边解决方案的最佳机构,北京似乎愿意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谈判。但中国不大可能对马尼拉发起的行为准则倡议作出重大让步,而且中国一贯不遵守国际协议。
有鉴于此,尽管美国和整个地区都支持制订行为准则,但人们对金边会议的期望不高。领土争端自古以来十分敏感,并涉及民族尊严、资源需求和地缘战略考虑等各种问题,致使政府在谈判中的灵活性有限。此外,设法扩大符合海洋法规定的行动范围已经成为北京维护其主权要求的一个重要机制。签署行为准则将从名义上阻止这种行为,很难指望近期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显然改变了在亚洲沿海地区的方针路线,这可看做是针对华盛顿重视亚洲战略,并反映出北京认识到过度炫耀武力会适得其反。但该地区的诸多领土争端仍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该地区试着规范各国的行为并确保各方都遵守规则是令人鼓舞的,但这种努力需要一些时间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尤其是导致紧张气氛加剧的所有根本性推动力量都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