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正在成为发展的常态。转型的路径多种多样,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这就是扬长避短。谁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到前列。
希腊17日举行的第二次议会选举体现了大多数选民希望留在欧元区的意志,支持紧缩政策的新民主党得票最多。这一结果在欧洲乃至更大范围内受到欢迎,市场也做出积极回应。
持续的财政与结构性调整是希腊克服当前经济与社会挑战,确保在欧元区内实现繁荣的重要保证。这一道理可以说是明摆着的。然而,事关社会各阶层利益调整乃至整个民族生存方式变革的转型从来都不会是轻松的。从危机爆发到今天,希腊经历长达两年半的激烈政治辩论与社会风波。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半月内举行两次议会选举也可视为转型高额成本的象征。
转型需要强大的变革勇气,这种勇气的产生有一个过程。对普通选民来说,克服情绪化思维,摆正国家发展前途和个人现实利益盘算的关系并非易事。有的时候,思维方式的转变需要反面教材。一条路走不通时,开辟新路便成为生存的必须。当然,任何社会都不能一味依赖反面教材,“过山车式”的发展路径注定是低效的,甚至难以持续。政府的使命不只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转。对国家长远利益负责,需要塑造全民族与时俱进思想基础的动员能力,需要推行“不受欢迎的改革”的驾驭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同样很难。
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冲击世界经济增长,在思想层面也产生深远影响。过去谈论“转型”,更多的是指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运转方式等方面向发达国家靠拢。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发达国家诸多深层次问题,99%反对1%的“占领运动”远远超越了经济范畴。
转型正在成为一个更具全球意义,也更具持久性的问题。今年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选择了“大转型:塑造新模式”这样一个主题,与会者就资本主义转型、修复展开热烈讨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没有谁可以远离转型舒舒服服过日子。转型正在成为发展的常态。
转型的艰难在于不是将已有的一切推倒重来,不是重走别人的发展老路。推倒一切,等于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泼出去,其结果注定是经济社会动荡。照抄照搬,无异于刻舟求剑、削足适履。离开具体时代背景,没有历史文化传统支撑,再完美的体制也无法运转。也正因为这两点,转型注定是一种极具挑战的长期探索,没有任何闪失、不付出任何代价几乎是不可能的。
转型的关键在于理性审慎的扬弃。只有处理好“扬”、“弃”之间的关系,才能平稳高效地推进变革。“弃”固然不易,但“扬”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其实,即便发达国家也是在扬长避短过程中探索发展道路的。面对一些成员国的债务危机,欧盟并未停止推进一体化进程。欧盟深知,一体化不仅是取得今天发展成就的法宝,也是欧盟的强项所在。面对自身危机和外部竞争,只有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强项,才有可能渡过难关,才有前途可言。
梳理一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看好中国发展前景的论调,不难发现,除了为“政治正确”而妄下结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只关注中国如何避短,而看不到中国如何扬长。中国的“长”拥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传统,基于本国的复杂国情。在西方现有理论中,几乎找不到把握这种“长”的标尺。
转型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挑战,转型的路径多种多样,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这就是扬长避短。谁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到前列。(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