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西原春夫(中)《日本的前途与亚洲的未来》一书的中文版发行举行隆重的发布会。图右: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图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
“加害者要正视被害者受到伤害的事实,并且对此感到痛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消除被害者的仇恨,并且得到原谅,从而实现民族的和解。过去日本所做的事情,不是仅仅依靠‘对不起’之类的只言片语式谢罪就可以了结的。我深信,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秉持这样的情感和态度。”这番话出自近日发行的一部新书《日本的前途与亚洲的未来》。
作者西原春夫年过八旬,是日本著名的刑法学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同时长期致力于中日法学研究交流以及中日友好交流。作为一位见证日本战后历史变迁的老者,西原春夫先生在书中写道:我的少年时代正完全处于日本的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最为盛行的时候。我曾经是一个纯粹的爱国少年,对于大东亚共荣圈的思想深信不疑,但是战败的冲击让我渐渐看清了战前和战时日本在亚洲对亚洲人民的所作所为。
“当时我思考的是,日本应该如何才能补偿呢?”西原先生写到,于是我立下了决心:“现在我还小,什么也做不了,但是不久以后我会长大。到那时我也许就有能力来作出一些补偿了。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就有那个能力,我一定会作出我个人的补偿。在此之前我绝不会忘记我的决心。”
此后西原春夫努力践行诺言,不仅成为中日关系的研究者,更成为中日友好的推动者。
1982年6月西原春夫带领早稻田大学代表团访问中国,与中国高校签订学术交流协议。“从那以后,我每年都去中国,有的年份竟去四五次。”几十年来,西原春夫资助和培养中国留学生,开创并促进中日刑法学的交流和发展。
2001年,小泉纯一郎竞选日本首相时,声称要参拜靖国神社。西原当即给小泉写了一封密信——“您作为日本人在21世纪选出来的第一位首相,不应该走19世纪的旧路。”西原认为,“靖国神社及其供奉的为日本侵略战争而死的军人,正好就是19世纪帝国主义精神淋漓尽致的反映。到了21世纪,这种19世纪的国家观应该一去不复返。”
西原春夫中日友好的理念还影响了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被福田尊为“前辈”。2007年,正是在西原先生的建议下,时任首相福田康夫在首次访华时到访孔子故里曲阜参观孔庙。西原先生对儒学有很深的研究,他认为日中两国在文化来源上有共同性。
在促进中日友好上,西原春夫不仅有行动实践,更将思考整理成文。凝视历史和未来,在《日本的前途与亚洲的未来》一书中,西原春夫说,“作为具有温柔情感和体谅特征的国家,日本不应该沉溺于大国才容易沾染的妄自尊大和单边主义,而应该集中全部力量不辞辛苦地去作为和平使者而奔走,去致力于问题的精细整理和调解。通过这种充满诚意的行动和成绩,让日本成为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国家。”
反观日本政府当今的所作所为,不仅在历史问题上出现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在领土问题上发生东京都知事购买钓鱼岛的行径,而且在安全领域不断强化日美安保、拉拢东南亚国家围堵中国等等,多次制造事端,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该书中文版译者宋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书倡导日本应对19世纪国家观进行深刻反思,寻求日本与亚洲国际关系的良方,提出日本政府应致力于向世界贡献和平,确立21世纪国家观。
28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西原春夫《日本的前途与亚洲的未来》一书的中文版发行举行隆重的发布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法学院院长韩大元、出版社社长贺耀敏,以及同样已达耄耋之龄的人大名誉一级教授高铭暄等悉数到场。现场还有100余名青年学子,西原春夫称他们为中国未来的“菁英”,中日友好、亚洲和平的未来。隆重的现场彰显了中国人对这位日本耄耋智者的重视与敬意。
言之有文,行之必远。我们期待如西原春夫这样的智者,多一些,再多一些;受西原春夫影响的人,多一些,再多一些。(记者 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