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方国家加大对叙利亚制裁力度,美国越来越担心叙利亚的邻国黎巴嫩成为叙利亚逃避制裁的门户。为此,美国财政部官员近日对黎巴嫩进行了特别访问。黎巴嫩《消息报》指出,美方官员是在借机向黎巴嫩传递信号:如果不协同对叙制裁,就将面临来自西方国家的惩罚。
有当地分析人士指出,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近来对黎巴嫩一直采取又拉又打的做法,一方面表示继续向黎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另一方面不断派要员游说黎有关方面,以说服其停止同叙利亚进行经济往来。黎美之间的微妙关系,可以看作是多年来阿拉伯国家与美国的关系缩影。
如今,人们印象中的阿拉伯人不喜欢美国,这是对阿拉伯民众心理感受的粗略概括。从国家层面看,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的心态可以说是既“爱”又“恨”。
历史恩怨纠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阿拉伯民族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下。一战中,英、法等西方国家与阿拉伯人面对共同的对手土耳其,便达成交易:阿拉伯人帮助英、法打垮土耳其,英、法答应让阿拉伯人建立自己的国家。
奥斯曼帝国最终解体,但阿拉伯人的建国之路却磕磕绊绊。英、法玩起了“委任统治”或间接殖民统治的把戏,对阿拉伯民族“分而治之”。阿拉伯人一方面要感谢西方驱逐了土耳其人,另一方面又埋怨西方对他们的控制和分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代表西方世界插手阿拉伯国家事务的换成了美国。美苏争霸时代,美国没能笼络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世界有的亲美,有的倚苏。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中东地区唯一的主导性力量。但阿拉伯各国也并非对美国言听计从。归根结底,双方的关系取决于相互间利益的匹配程度。
利益不尽一致
一般认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有五大利益:一是保证以色列安全,二是确保石油供给及价格稳定,三是打击恐怖主义,四是防止伊朗拥核并形成地区霸权,五是推行民主、人权价值观。总体而言,阿拉伯国家的最大利益是获得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民族复兴。双方的利益有时是匹配的。比如,美国为保持油价稳定,以强大海军保障波斯湾航运安全,不少阿拉伯国家也依赖石油美元,他们其实乐见美国的“保驾护航”。而伊朗拥核或者形成地区霸权,不仅为美国所不容,也是阿拉伯国家所担忧的。美国对伊朗下狠手制裁、甚至武力威胁,阿拉伯国家也乐见其成。但与此同时,美国和阿拉伯国家也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美国竭力袒护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则多数支持巴勒斯坦,美国对以色列的扶助让阿拉伯人普遍不满。
在另一些场合,阿拉伯国家与美国的利益看似有所重合,实则貌合神离。最近的例子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以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支持恐怖主义为由“入侵”伊拉克,得到了多数阿拉伯国家的默许。但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伊拉克并未实现稳定与发展,相反却迎来了血腥的内战和频发的暴力袭击事件,伊拉克成为中东一大乱源和恐怖主义输出地,阿拉伯国家对此有苦难言。美国在战后伊拉克推行民主选举,选出了什叶派政权,这让多数以逊尼派主导的阿拉伯国家十分失望,沙特甚至认为美国启动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彻底的失败。与伊拉克战争捆绑的是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结果伊拉克的民主“样板”脆弱不堪,没有任何的说服力和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