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灾后一周年谨防“心理余震”

时间:2012-03-08 10:39   来源:新华网

  “地震过去快一年了,灾民们为了恢复自己的正常生活也努力了近一年。这个时候,许多灾民很容易出现生理和心理的疲劳感,甚至有人会想到自杀。所以我在思考,怎样才能坚定他们活下去的信念,重拾开朗和乐观,”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心理学教授小俣和义告诉新华社记者。

  小俣是一名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心理医生。去年3月份,当他带领心理救助团队第一次来到地震和海啸重灾区——宫城县的登米市和南三陆町时,灾民的心理危机超乎他的想象——许多幸存者患上“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症状包括忧郁、自闭、失眠,并不断回想灾难发生时的恐怖景象,在悲伤中难以自拔,甚至会导致一些极端情况的发生。

  地震导致灾民生活环境和家庭结构剧烈变化,受伤最大的还是孩子。有些地震孤儿,不得不借宿在他人家中,会因难以适应新环境而感到没有安全感。小俣说,不少孩子在地震后变得暴躁易怒,正常玩耍的时候会忽然莫名惊慌,或者在睡梦中尖叫。像地震海啸这么可怕的灾难,成年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孩子。如果不能及时疏导,这会影响孩子一生。

  小俣说,他和团队在灾区最大的成果是为灾民建立了可以聊天谈心的茶室和咖啡厅。他说,经历了重大变故后,人们倾诉和交流的愿望很强烈,但地震海啸打破了灾民的社交圈,有话憋在心里,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茶室和咖啡厅为灾民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我第二次去灾区和灾民聊天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到他们更愿意吐露心声了,这就是改善的标志,”小俣说。

  小俣告诉记者,一年来,灾难的伤痛有所缓解,灾民的生活也慢慢走上正轨,但远没有达到震前水平,如果此时灾民感觉找不到生存的意义,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便会占上风,灾区心理危机可能出现反弹。现阶段,志愿者要慢慢把茶室和咖啡厅这些工作移交给当地灾民承担,让他们通过工作和帮助他人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并把积极的信号传递给所有人,在灾区内部形成良性循环。

  小俣说,他准备挤出时间,4月初再去灾区看看,“让灾区的朋友知道,我们从未忘记他们”。

  “人和人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可以孤身一人。我们应该考虑对方的心情,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能与朋友相识相知是人生的财富。”这是小俣上次从灾区回来后,在自己本子上写下的一段话。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