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与自由的纠结

时间:2011-09-08 15:01   来源:人民网

  当地时间8月23日下午1时51分,美国东部发生里氏5.8级地震。无论是由华盛顿国会大厦跑出的美国国会议员,还是从纽约帝国大厦被疏散出来的普通民众,许多人第一反应“这又是一次恐怖袭击”。足见“9·11”事件发生近10年后,心理上的阴影仍未散尽。

  为防范“恐怖袭击”,美国在安全措施上一再加码,曾被认为理所当然的诸多“自由”也大打折扣。安全与自由之间的悖论一直令美国民众纠结,航空交通便是一例。

  “9·11”事件发生前,很多乘客习惯于飞机起飞前几分钟赶到机场,过安检时不用脱衣脱鞋解腰带,亲人们可以在机舱口吻别。但所有这一切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记者在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内采访时明显感到,美国公众在安全与自由的纠结中各持己见。今天的乘客还未到座位前就已在安检环节备受折腾,全身扫描等新技术的运用使安检程序愈发烦琐。这类新技术因涉及个人隐私在美国引发极大争议,至今很多人不以为然。来自芝加哥的马休·冯克鲁杰说,“除了使人们感到安全外,我不认为所有这些安检措施有什么作用。”他的衬衣上面具有讽刺意味地写着“我不是恐怖分子,请不要逮捕我”。来自俄克拉何马州的列莎·沙弗尔说,安检措施让他感到自己是“二等公民”。他说:“每次走入机场,我都感到是一个受害者,我对仅仅因为那些坏家伙就不得不这样生活感到难受。”

  同样来自俄克拉何马州的戴安娜说,她宁愿接受所有这些安全检查,也不愿在空中被炸成碎片。另有一位旅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他同意采取更为严格的保安措施,“人的安全还是最重要。无非就是来得早一点,等的时间长一点。至于全身扫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由于愈发严苛的安全检查,美国公众在短途旅行中避免乘坐飞机已成普遍选择。铁路及城际大巴乘机发展起来。与10年前相比,美国铁路多载37%乘客,其中原因之一便是铁路系统没有令人感到如此烦扰的安检。

  “9·11”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年,美国航空交通客运量下降近8%。为吸引旅客,航空公司不得不在机票价格上打折,利润率因此越来越低。在过去10年间,美国航空公司有7年处于亏损状态,至少有33家航空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另有多家航空公司已经停飞。

  “9·11”事件以前,旅客免费托运行李,现在多数航空公司第一件托运行李收费25美元,如有两件则涨至60美元。美联航近日又出台新规定,出票日期在2011年7月15日或之后,出发日期在2011年8月15日或之后的经济舱乘客,托运第二件行李时需在机场登机时交付70美元托运行李费用。为了省去托运行李费用,美国公众旅行时的手提行李变得越来越大,以至于在飞机起飞之前,乘客为抢占头顶手提行李箱空间而争吵成为常态。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