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频繁换相不止 日本将没有前途

时间:2011-08-29 13:42   来源:环球时报

  8月26日,日本首相菅直人正式宣布辞职,这意味着,几天之后日本将迎来5年内的第7任首相。“换相”频率之高,令人咋舌。虽然没有像非洲一些国家那样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但还是给日本在国际上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最近一期封面上用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大标题“变得像日本一样”,意在批评美国两党在美债危机中的表现是“变得像日本一样”。该杂志称,这次危机中西方领导力的丧失如同日本一样,政客优柔寡断、不负责任、缺乏透明和智慧。而《纽约时报》日前也拿日本作比方来批评美国的政治状况,“几乎达到了日本那样的僵局”。就连日本《产经新闻》也将美国恶化的经济形容为“日本化”。“日本化”一词的出现,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日本政局的多变与日本领导人的无力,日本政治似乎成了无能、低效、不负责任的代名词。

  曾经的日本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优等生,而如今的日本,经济滞后,政坛颓废,外交空白,这巨大的反差,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日本化”的出现?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是日本的政党制议会政治体制。日本的议会政治体制是在明治维新后模仿英、德等欧洲国家建立的,尽管明治维新在推动日本走向近代工业化的过程中取得明显的效果,但在引进欧美政治体制方面做得未必有多完美,这在20世纪前半期日本发动的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中暴露无遗,在一意孤行开动侵略战车的法西斯军部面前,日本议会体制显得极度虚弱。二战后,作为战败国,日本无奈接受了美国一手操纵的战后政治改编与安排,在保留天皇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不充分的议会内阁体制。所谓不充分,指的是二战后日本长期处于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政党体制,即“五五体制”,即自民党在议会中长期是多数党,拥有组阁权,其他政党始终是在野党。这样,自民党内部不断分化,最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派别,派别之间相互倾轧,勾心斗角,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获取首相职位。由于不管谁组阁都是自民党人在执政,所以派别轮流坐庄、不停更换首相也就成常态了。现在执政的日本民主党,由于其成员很多是从自民党脱胎而来的,所以,就不可避免地遗传了自民党的风气。菅直人辞职后,本次民主党竞选党首的候选人数如此众多,就说明了民主党也是一个派系林立的政党。

  第二,政党政治体制的不成熟导致了众参两院体制的不健全。从自民党后期安倍晋三开始,日本的议会进入了所谓的“扭曲国会”时期。在“扭曲国会”的情况下,由于在野党主要以迫使执政党解散国会重新大选赢得政权为目的,所以执政党的各种法案就无法顺利通过,国会也就沦落成了朝野政党相互攻讦、讨价还价的场所,首相也失去了威信。执政党为了重新赢得民意支持,不得不频繁更换首相。

  第三,日本媒体的推波助澜。这几年,日本首相下台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民意支持率,一旦民调指数低于20%,就意味着这位首相该下台了,从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到鸠山由纪夫和菅直人,都是在民调指数跌破20%以后而黯然辞职的。这也说明了大众媒体在日本政党政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由于各大媒体极大地影响着选民的投票意向,所以如果没有过硬的个人魅力或高超的表演技巧来取悦各路媒体,那就无法在首相位子上常呆下去。当年小泉纯一郎之所以能够执政5年有余,就是因为他在日本各大媒体和普通民众中具有超高的“人气”,即使在小泉辞职后,呼唤他重回首相宝座的也是大有人在。

  这种年年换相的局面如果不断重复下去,很难说日本这个国家还有多大的前途。近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就下调了日本的主权信用评级,而下调的理由之一就是日本频繁更换首相而缺乏一贯的政策。今年日本已遭受了极为沉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袭击,在这危难关头,日本更需要一位能够勇挑重担、拨云见日的真正政治家去重建日本,去重拾日本社会失去的信心。(庞中鹏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学者、国际关系博士)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