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初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以来,雅典一直处于债务危机的风暴中心。去年5月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援助,暂时避免希腊陷入国家破产的窘境。然而,目前希腊债务已扩大至3500亿欧元,再次面临破产边缘。希腊债务危机延续至今,不但未见缓解反而愈演愈烈。探究事发原委,向世人提供众多启示,发人深思。
其一,作假害人又害己。10年前,希腊政府依靠国际投行的帮助通过外汇掉期交易,以作假方式掩盖了其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真实水平,隐藏了相当大部分债务,规避了欧盟对预算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3%的严格规定,从而顺利加入欧元区,为债务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更有甚者,那些投行还以证券交易的方式,把希腊的债务打包卖到全世界。据悉,持有最多的是法国、美国和德国的银行,分别达几百亿欧元。
其二,寅吃卯粮祸害无穷。希腊“特色”的高福利制度令人眼花缭乱。公务员不仅包括政府工作人员,还囊括公共部门从业人员乃至所有的码头工人等。他们一年可以领14个月的工资,如会用电脑、会说外语、准时上班等,每个月还可以获得介于5欧元至1300欧元之间额外的名目繁多的奖金。法律保护公务员免于被辞退,并允许他们40岁之后就退休和领取退休金。如果公务员的女儿是未婚或者是离婚,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父母的退休金等。
高福利加之偷税逃税和“腐败文化”几乎掏空了希腊国库。2009年希腊的财政赤字占到当年GDP的12%,债务总额高达2940亿欧元,平摊到1100万希腊公民的头上,相当于人均背负2.67万欧元的债务。
其三,西方民主政治推波助澜,加速高福利制度恶性发展。希腊各政党为了拉选票,不断开出各种福利支票以争取选民的支持,相互攀比,一发而不可收。不论哪个政党,只要提出“紧缩政策”、“过紧日子”,就要面临下台或落选的危险。
其四,产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面对亚洲市场的竞争,希腊以往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优势尽失。此外,举办2004年雅典奥运会令希腊经济元气大伤,尚未恢复过来,2008年起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又沉重打击了希腊的旅游和航运业两大支柱产业,并造成了国内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通胀率。希腊的经济效益与公共开支严重失衡。
其五,制度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根据欧元区的制度设置,欧元区各国执行独立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则由欧洲央行统一管理。财政和货币政策分离结果是,各国在面对危机冲击时,财政和货币政策两手少了一手,只能完全依赖财政政策,巨大的救市开支,加之多年财政纪律松弛、控制赤字不力,财政赤字大幅上涨。
此次欧盟虽然同意再次出手救援希腊,但提出了经济紧缩、加税以及出售国营资产等苛刻的先决条件。尽管希腊民众抗议紧缩政策的浪潮风起云涌,但希腊要想重新赢回资本的信任,恐怕不得不量入而出,过一段紧日子和苦日子,并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对经济结构进行深层次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