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经济过热应对症下药

时间:2011-07-13 10:32   来源:人民日报

  中医将热症分为实热和虚热,症状不同,药方有异。对于“医治”目前一些经济体出现的经济“热症”,也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产生较好的疗效。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最近通过6个指标对27个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热度进行了“测量”,并对各经济体的过热风险作出排序。结果显示,除俄罗斯、墨西哥、南非无经济过热风险外,其他大部分经济体都有明显的过热风险。其中,经济最热的7个经济体是阿根廷、巴西、中国香港、印度、印尼、土耳其和越南。由于中国央行近来适度收紧货币政策,中国的经济热度排名居中。

  通货膨胀是衡量经济过热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货膨胀并非新兴经济体的专利,而是呈现出国际蔓延的态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7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该组织34个成员国5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9%,其物价水平正在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快的步伐上涨。

  世界刚刚从国际金融危机的暴风骤雨中缓过来,就出现了普遍经济过热症状。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全球市场上货币过剩不无关系,源头在于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发达国家和地区央行开动印钞机,投资者对通胀已然形成长期预期。一些新兴经济体跟随发达国家一起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相对较好的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率先抬头。

  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有限,但却刺激了以金融部门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膨胀和泡沫的出现,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冲击日益显现。由于流动性泛滥、投机资金充斥市场,包括石油、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通胀压力传导至世界各国。因此,全球性通胀趋势的出现,本质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是在世界经济自主性增长仍不稳固的情况下因货币过度投放导致的,呈现为“热症”。

  目前出现的“热症”既有全球因素,也有各经济体自身的因素,是由内外因合成的。因此,治疗这样的“热症”需要国际层面加强协调,特别是发达国家要负起责任,不能随意转嫁危机。对于一些新兴经济体来说,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控制经济过热。

  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目前美国的经济复苏力度比过去历次危机之后的复苏都更疲软。事实证明,一味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容易顾此失彼,无法实现经济平衡复苏和健康增长。应对危机,需采取一揽子政策对经济进行“系统性”调整。

  这个道理对新兴经济体来说也是一样的。新兴经济体一方面要通过加息和信贷调控等措施,收回过剩流动性,消除造成通货膨胀的国内货币基础。另一方面,必须综合运用汇率和适当的资本管制,应对输入性通胀。尤其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调整国内的投资、需求、供应和成本,并注意把握宏观调控节奏、重点和力度,防止经济“硬着陆”和伤及“元气”。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