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总裁争夺战中的争与不争

时间:2011-05-30 14:14   来源:广州日报

  26日,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秘书长素林·比素呼吁亚洲国家联合提名一位候选人,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竞选;此前一天,法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宣布参选IMF总裁一职;再前一天,IMF执行董事会内代表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及南非金砖国家的五位执行董事发表联合声明说,选择IMF下任总裁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方式,选择具有杰出才能的人选,应当摈弃新任总裁必须是来自欧洲国家的成见。

  各方的连番表态清楚表明,自IMF前总裁卡恩因“性侵门”事件辞职以来,围绕新任IMF总裁的争夺战已进入关键阶段。

  众所周知,自IMF成立到卡恩为止,10任总裁都由欧洲人担任。这是二战后美欧之间达成的一种“惯例”,也是美欧在国际金融秩序中主导地位的真实体现。法国财长拉加德此次参选,其身后便是欧洲的支持。但她目前正被多年前的一宗经济纠纷缠身,被指滥用权力,其良好形象受损。而且,欧洲人出任总裁的“惯例”已遭遇空前挑战,金砖国家执董和东盟秘书长的发言即是例证。而挑战的背后,则是美欧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地位遭到削弱,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发言权快速上升。

  这种局面意味着,新任IMF总裁的遴选将不会像以前一样完全由欧洲人说了算,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不会置身事外。有鉴于此,欧洲开始积极寻求其他国家的支持。

  不过,这种转变仍是有限的,对此应该理性看待,而不应抱有过高期望。虽然IMF执行董事会公开表示,新总裁的遴选应重视能力而非国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区的人选可以和欧洲推出的人选公平竞争。因为,按照IMF议事程序,新总裁由各成员国代表投票表决;而眼下,在IMF中,美国拥有16.77%的投票权,欧洲拥有36%的投票权,剩余投票权分散在其余各国手中。可见,欧美在IMF中的投票权超过了半数,而新兴国家的投票权少而分散,难以匹敌。

  因此,只要欧洲支持某人,并得到美国的配合,IMF新总裁几乎就是板上钉钉。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选根本无力与其较量。这也提醒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经济实力快速上升,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地位和发言权有所增加,但欧美占主导地位的国际金融秩序旧格局依然没变。

  当然,虽然围绕IMF新总裁之争,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没有胜算,但仍需清晰表明自己寻求改变旧格局的立场。一方面,可以借此要求欧美作出某些妥协和让步,另一方面,与新总裁人选之争相比,或许更为重要的是,新兴国家要借此机会改变IMF总裁必然姓“欧洲”的“惯例”,使欧美认识到,昔日的潜规则即将行不通了。换句话说,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该借此次IMF新总裁遴选的机会,为自身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长远利益做好谋划,这可谓是在这场注定由欧美主导的IMF总裁争夺战中的另一种机遇。(党建军)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