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两岸关系正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但要实现由某种制度性机制保障的稳定和平必将受到岛内、国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牵制,美国因素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角色。美国的主流意见基本持支持鼓励立场,但也担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与方向损及其台海利益,而力争防范台海局势发展溢出其掌控范围,从而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复杂影响。
一、美国的主流意见是支持鼓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自1995至1996年“台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便深刻认识到维持台海局势和平稳定符合美国利益,加大了“反独遏独”的力度。
从奥巴马及其执政团队的台海言论来看,其对台政策基本延续了“一个中国、三报一法、和平解决、两岸人民同意”等美国传统的“双轨政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表现了支持与鼓励的态度。奥巴马本人在竞选期间明确指出,“强力支持两岸降低紧张关系,并支持两岸建立更紧密联系”,并高度赞扬两岸在此方面所做的努力;美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在2月访华期间亦明确表态,“支持和鼓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关系有更大改善”。美副国务卿史坦伯格、全国情报总监布莱尔等人则高调称赞,“近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是美国近年所见最正面的发展,让所有人都感到鼓舞”。美学者也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表示欢迎和乐观其成态度。
美支持鼓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台海局势和平稳定符合美国家利益。在美国遭遇空前经济危机下,奥巴马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国内经济问题,以及优先处理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局等中东问题,根本无暇顾及台海问题。特别是美在处理上述问题时都迫切需要中国的鼎力相助,国际舆论认为,“中美关系将进入史上最紧密时期,美打“台湾牌”的密度与强度也将降到史上最低”,希拉里也坦称“中美两国已进入积极合作新时代”。台海局势的稳定不仅有利于美集中精力处理国内外重点问题,更有助于中美两国展开多方位的合作,符合其国家利益。台湾问题专家葛来仪称,“台海关系稳步发展符合美国的利益,奥巴马政府不希望阻碍两岸关系改善”。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与美“不统、不独、不武”的台海政策有一定交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对两岸在尚未统一前的一种过渡性安排,并不会对台湾未来前途做出终极政治安排,其阶段性目标是推动两岸在维持现状下的良性互动与和平发展,两岸要由目前的低度和平迈向由制度性机制保障的中度和平,甚至高度和平将是一个较漫长的发展过程。
(三)美国并不担忧两岸会在短期内走向统一。一方面,马英九当局捍卫“中华民国主权独立地位”的僵硬立场以及积极讨好美国以建立“没有意外的”台美关系的坚强决心,令美对其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立场基本放心。另一方面,民进党顽固的“台独”立场以及岛内民众强烈的“台湾主体意识”将对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强大的牵制与阻挠作用。
二、美国仍将适时介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美国在支持鼓励之外,也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会否溢出其掌控范围抱持戒心,而力争保持对台海局势发展的影响力。去年10月小布什政府不顾我国强烈反对,不顾中美合作大局,在卸任前执意出售台湾高达110亿美元的大宗武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向外界宣示美国绝不会轻易放弃介入两岸关系的决心。
从奥巴马及其执政团队的一些言论来看,美新政府已清楚向外界表明了其要介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烈企图心。奥巴马本人指出,“解决台海僵局的方式要为两岸人民所同意”,言下之意就是“必须获得2300万台湾人民的同意”。希拉里指出,美协助两岸“以和平方式化解歧见”,但也“不接受任何片面改变现状之举”。情报总监布莱尔更宣称,“美将维持两岸军事平衡,不能让台湾毫无防御能力而对中国惟命是从,也不能让中国随心所欲”。葛来仪等美国学者多认为,“奥巴马政府将密切关注两岸互动并在情势需要时适时出手”。
美国要保持介入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以台制华”是美国长年不变的国家战略。至于“台湾牌”怎么打、何时打、大打、小打还是暂时不打则将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中美关系以及台海局势的具体情况进行策略性调整。二是防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溢出其掌控。在两岸各项交流与互动已如火如荼展开之际,在两岸为努力建构自已协商解决各项问题新模式之际,美国绝不愿意放任两岸关系自行发展损害其台海利益。三是延缓两岸关系发展进程,维持两岸分离分立现状长期化甚至固定化。
三、撩拨岛内因素将是美介入两岸和平发展的主要手段
为避免破坏中美合作大局、动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美国今后很有可能采取撩拨岛内及两岸各种矛盾的手法介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一)打“民意牌”。岛主流民意一方面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在李登辉、陈水扁的长年操弄下亦具有较强烈的“台湾主体意识”。他们要求在两岸谈判中尊重台湾的“独立主权地位”,坚持台湾前途必须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期望获得更大的“国际生存空间”,亦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能否给其带来实质好处处于观望状态。因而美官员一再强调,台湾问题的解决必须获得“两岸人民的同意”,要让岛内民众感受到真正效果等等,意图借岛内民意对我进行要胁。
(二)“以民制国”。民进党下台后仍顽固坚持“台独”路线,并以所谓“台湾主权”、“台湾主体性”对之进行重新包装,亦视之为清廉形象彻底崩溃后东山再起的重要王牌。因而大力鼓吹“全民保台运动”,大肆攻击马英九“亲中、媚共、卖台、叛国”,一再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气氛,并竭力争取美国的支持,为美通过民进党牵制国民党提供了绝佳机会。
(三)“以国制共”。美国将通过加大对马英九当局在军售、拓展国际空间等方面的支持,抬高国民党当局在两岸协商谈判中与我讨价还价的筹码。主要体现在:
一是推动对台军售。奥巴马执政团队认为,依据“与台湾关系法”,美国有义务继续向台湾提供必要的武器,“强化台湾的防御能力不会破坏两岸降低紧张的进程,反而有助于维持海峡两岸健康的平衡,增强台湾与大陆直接协商的信心,从而推动该进程的发展。美新政府上台后仍有可能通过推动对台军售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是助台拓展“国际空间”。马英九当局视拓展台湾“国际空间”为争取政绩与连任的重要筹码,以及进一步改善两岸关系的前提条件,并竭力争取美国的支持。而美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助台拓展“国际空间”的顾虑降低,加大了要求我开放台“国际空间”的压力。奥巴马本人就呼吁我应给予台更大的“国际空间”。美官员及学者更一再宣称,“要看到台湾有真正的国际空间”,否则将削弱马英九的执政地位。美国和台湾双方目前已在此方面呈现向我联手施压态势。
三是强化美国和台湾之间的实质关系。如提升美国和台湾官方高层往来的层级,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深化双方经贸关系,甚至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
四、美国的“两面性”态度对两岸关系带来复杂影响
美国既支持鼓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又要保持一定介入的“两面性”立场,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复杂影响。
一方面,美国的支持鼓励立场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起到一定的正面推促作用。一是营造了有利的国际大环境。美、日、欧洲、东南亚等世界各国都纷纷表示支持、肯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二是有助于营造岛内小环境。美高层官员一再赞赏马英九致力改善两岸关系,有助于增强马推动两岸和解政策的信心,遏制民进党借攻击马英九两岸政策操弄“统独”议题的气焰,化解岛内民众疑虑,引导其继续朝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向迈进。马英九日前接受《联合报》专访时便暗示,美国将有大动作力挺“两岸和解”政策,以化解内部压力。三是为两岸自主协商两岸事务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与空间。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各种手法保持或明或暗地介入也将增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向更高层次推进的难度。一是增大了国民党的决策难度与顾虑。在美国“以民制国”的策略运用下,国民党基于选举、争取民意以及长期执政等各种压力的考虑,在做出两岸重大决策时势必谨小慎微、缩手缩脚。二是增大了两岸在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的难度。两岸本来就在有关台湾政治定位等诸多问题上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美国的横插一脚,将进一步抬高台湾要价的筹码,使双方难以达成共识,进而延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三是增大了我争取岛内民意的难度。由于美国的背后支持,将进一步膨胀台湾民众寻求台湾与我对等的“政治实体地位”甚至“独立自主地位”的信心。(作者: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外关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曾润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