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台湾问题只是美国战略布局的“虚子”

时间:2008-01-18 14:17   来源:环球时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木今天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指出,美国既没有能力单独、也没有能力联合多边组织阻止中国的统一进程。文章全文如下:

  中美博弈的经验告诉我们,“台湾问题”只是美国用于与中国进行战略利益交换的筹码;台湾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取决于中美关系变化以及美国遏制中国或中国反遏制的能力。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台湾问题”不仅不是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而且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次要问题。朝鲜战争使美国对华外交进入冷战轨道,此后,在1949年底即将被美国抛弃的台湾才被纳入以遏制中国为目标的美国西太平洋战略防御链环之中。即使如此,台湾在美国环岛防御链环中只是一个虚设的,因而美国也从不去认真“维修”的环节。

  从1953年艾森豪威尔上台到1969年约翰逊下台,是美国强硬对华政策的高峰期,当然也是中美关系中的对立要素表现最充分的时期。即便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当炮击金门事件发生后,美国所做的事不是进攻,而是不断提高需要美国“出兵”的门槛,美国想的不是“共同防御”而是如何抛弃负担,甚至作出了逼蒋放弃金门、马祖的决定。可以说,这个时期表面强硬的美国对华政策后面,已透露出1972年之后的尼克松主义的气息。尼克松眼中的台湾只不过是美国为了全球利益与中国大陆进行战略交换的筹码,而不是美国战略利益本身。牺牲台湾可以是零售,也可以是整个批发,这多取决于美国对其“估价”的态度及中国大陆统一祖国的条件和意志。

  美国人也明白,长远看,台湾必须是中国的,只是美国不甘心,它需要从阿留申群岛到菲律宾连起一道阻止中国力量东进太平洋的“防波堤”,正如当年美国将英国当作法德力量扩张的“防波堤”一样。这个堆在太平洋西岸的“防波堤”,对美国而言,最理想的是北由日本为起点,南下经台湾到菲律宾一线。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就是为了组接这根链条而进行的战争。战争失败的结果表明:美国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资源来“维修”和“保养”这根链条。除了给美国提供了几个机场和情报收集地外,这条链环从一开始就没有对中国起过什么作用。东南亚条约组织是这个链条的主干,它1954年成立,可在1955年就在万隆会议上向新中国敞开大门。这说明,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既没有能力单独,也没有能力联合多边组织阻止中国的统一进程。

  1972年尼克松主义出现后,美国在东亚筑起的这道“防波堤”在台湾岛一带出现了断环。而美国弥补这部分“断环”的方式是“守险不守陴”,即加强了日本、关岛和菲律宾一线的军事安排,推动日本和菲律宾的军事力量的增长,沿中国东海岸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对台湾形成拱卫之势。如果台湾“失守”,这种安排也可形成遏制中国东入太平洋的第二道拦截。在这两道拦截力量的布局中,台湾只是一个虚子,而从台湾东面的北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南面的菲律宾,美国布的则是实子。其目的就是保卫从美国到马六甲海峡的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是美国西太平洋全部战略的心脏。

  台湾离美国的海上生命线较远,而离中国大陆太近,它在美国战略中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因而早晚——当然是在美国再次需要中国与之进行尼克松式合作的时候——是要送还中国的“大礼”。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海军几乎无力越过台湾海峡的条件下,美国都没有为台湾而防御金门。今天,在中国海军现有装备条件下,如果中国统一祖国的态度足够坚决,美国对台湾的态度不会比50多年前更好。一旦出现中国统一战争,“台独”分子不可能指望美国会给予其多于美国当年对南越的援助。

  

编辑:张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