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公投” 中美将形成联合“制独”之势

时间:2007-12-10 14:19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上周,中美高层都对台湾的“入联公投”发出了警告,看上去形成了中美联合“制独”之势。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何亮亮今天在《国际先驱导报》撰文指出,此势是虚是实,其对台湾的选情有何影响,值得深入分析。

  中美形成联合“制独”态势

  先是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首次公开表示,希望美方与中方一道,坚决反对、有效制止陈水扁推进“入联公投”等“台独”分裂活动,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和中美共同利益。

  翌日晚,胡锦涛主席在与布什总统电话交谈时指出,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确保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台湾当局正变本加厉地推行“入联公投”等“台独”分裂活动,对台海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坚决反对和制止“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中美共同战略利益。布什的回应是,美中关系很重要,美方高度重视,美方将同中方在台湾问题上保持合作。

  当天晚上,在华盛顿,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重申,美国反对台湾举办“入联公投”,并说陈水扁推动这项“公投”的谈话,等于制造了一次要台湾人民选择“统独”的机会,因而违反陈水扁2000年上台时所做的承诺。他特别指出,“入联公投”不但会引起两岸紧张,且危害台湾人民及美国的利益。

  台湾问题筹码意义的变化

  文章认为,将习近平与胡锦涛要求美国反对“入联公投”的表态结合起来研读,可以得出两个结论:首先是中国对美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就是美国不能像过去那样无关痛痒地说几句反对的话就算了,更不能一方面说不支持“台独”,另一方面又向台出售武器。美国反对“入联公投”,必须态度坚决,必须是有效的;如果美国做不到这两点,中美关系就无法确保健康与稳定的发展。

  柯庆生对台湾的表态,也比较耐人寻味。他说,美国会倾听中国大陆关于美对台军售的关切。这是前所未有的姿态,因为就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问中国之后,美国还宣布了一笔新的对台军售。那么,未来美国将如何“倾听”中国的关切?更重要的是,中国需要的不是美国的“倾听”,而是美国的行动——停止或至少是减少对台军售。

  对长期观察中美关系与台海局势的人士来说,美国利用台湾特别是利用陈水扁遏制与牵制中国,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成为该国与另一国家关系的关键,这在各大国的双边关系中,只有中国面临这一困难局面。台海局势一直为美国所利用,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然而,面临困境的华盛顿,不可能长期利用这一局面而不付出任何代价,在大国博弈的棋局中,美国可用的筹码不是越来越多,而是逐渐减少。中国面临台海局势恶化,不可能长期对美国忍让,不可能将解决台湾问题的筹码拱手相让给美国,让美国来支配台海局势的发展。

  美方不会容忍陈水扁胡来

  美国对陈水扁无能为力吗?答案是否定的。当年美国对南越总统吴庭艳、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以及伊朗国王巴列维这些亲美执政者的态度,都是先利用后抛弃甚至暗中出卖。如果某个领导人的存在已经严重触犯了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是一定有能力,而且会毫不手软地将其“解决”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同样,如果美国决心有效制止陈水扁的“入联公投”,美国是有办法的,就看美方的判断。如果美方判断,陈水扁的“入联公投”绑“大选”,将形成“法理台独”的重要一步,而美方无所作为(也就是未能有效制止),必然导致中国大陆根据《反分裂国家法》,在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同情、理解与不反对的同时,采取非和平方式维护台海安定,阻止“台独”事态——事态发展到了这一步,美国就将失去在台海问题的影响力,在中美双边关系上处于劣势。如果美国为了台湾和中国大陆开战,那它在国际社会也将更难以获得其他国家的尊重。

  文章说,中国不是伊拉克,不是伊朗,即使是对国际事务不甚了了的美国民众,都具有这个常识。美国在中东的处境即使不是焦头烂额,也是深陷泥潭。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显然不会冒险和自己的主要贸易伙伴、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且是在国际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的大国正面对抗。

  白宫须部署好“遏扁”手段

  在台湾方面,从近日台湾媒体的反映可以看出,陈水扁对中美领导人的言论已经近于麻木。陈水扁或许还在认为,柯庆生毕竟没有说,如果台湾坚持“入联公投”,美国将怎样惩罚台湾。陈水扁的铁杆支持者,亦即民进党的“铁票”,也是不看报纸不看电视的,他们只听地下电台。而这些地下电台所营造的舆论,是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虚幻世界,地下电台既不报导更不分析上述事态。这是非常奇特的媒体环境。而陈水扁还会利用“被美国和中国打压”,制造悲情,凝聚铁杆“台独”分子的支持,这已经在台湾选举中屡试不爽。

  文章最后指出,白宫必须部署好“有效制止”陈水扁的非常手段,才能避免台海局势的恶化,才能避免出现美国在中东(伊朗核问题)、欧洲(俄罗斯与科索沃问题)以及东亚(朝核问题)的同时,面临更多危机的局面。

 


 

编辑:张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