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下“治霾责任书”问责决不能落空

时间:2014-01-09 14:10   来源:中国青年网

  1月7日,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这位负责人表示,各省(区、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是责任书的核心内容,其中,北京、天津、河北确定了下降25%的目标。同时,国务院将颁布考核办法,对未通过考核的地区,环保部将会同组织部门、监察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有关负责人,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这个冬天,雾霾注定是沉重的回忆。不仅全国雾霾天数创下纪录,各地的大气污染指数也频频爆表,再加上各种调查纷沓至来,如雾霾影响生殖、如雾霾减损寿命等,让大气污染成为热门话题,成为公众谈资。公众关注的是大气污染,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防治大气污染、治理雾霾天气,则成为一项公共议题。此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自在情理之中;如今,为了确保这项计划的执行效果,环保部要求31省份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这也很好理解。

  无法否认,要求31省份签下这“治霾责任书”,赋予了防治大气污染浓重的仪式感,这是良善开端。毕竟,没有责任就没有动力,签下责任书就是一种保证、一种承诺。而接下来,各地将如何努力,将承诺付诸实践,是无法绕开的话题。这“治霾责任书”,就是设置了一个目标,一个各地需要努力与前进的方向,为不甚明了的防治大气污染工作,提供了一个清晰可见的标准。

  就“治霾责任书”而言,我们看得见制度善意、看得见诚意、看得到约谈问责等后续的处罚措施,但仍有担忧的是,这些措施无法落实到位、成为纸上谈兵。这种担忧,并非无厘头的不信任,而是一种经验之谈。在房价上,自从2010年房地产调控“国十条”出台后,各地“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的决策、文件就数不胜数,而今年更是设置了全国性的房价控制目标,没有达到者将被约谈或问责。而现实的最大尴尬则在于,尽管问责的口号喊得很响亮,但执行起来的效果仍然不理想。最起码截至如今,尽管各地房价依然如脱缰之马,但因房价被问责或约谈的官员仍处于“几乎没有”的状态。

  自然,治霾与房价调控虽不能一概而论,但多少能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与方向。在房价调控上,各地的问责落空,那在治霾上,会否重蹈覆辙?的确值得警惕。调控房价不力为何没有被问责或约谈?原因则在于问责或约谈虽有据可依,但并无具体依据可查。换言之,即便要问责,也无相关配套的制度对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治霾不力的地方官员,要如何问责?进行怎样的问责等后续对接程序,的确不宜“空缺”,不然,即便签下“治霾责任书”但还是治霾不力了,等到要问责时,才发现该如何问责成了老大难题。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为了避免类似的尴尬,与“治霾责任书”一起签的,还应有“问责说明书”。

  简言之,只有坚决落实问责制,不把问责当儿戏、不把约谈当笑话,各地签下的“治霾责任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不然,“治霾责任书”便会成为一个笑谈,而最大的危害还在于,如果防治大气污染无力,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因为我们无处可逃。 (龙敏飞)

编辑:李培刚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