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透明油桶”化解焦虑

时间:2013-09-26 13:50   来源:人民日报

  “技术升级,为什么一定要涨价?”“成本激增,应当如何分担?”日前由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油品升级和价格调整方案,引发社会关切。

  油品不升级,雾霾难降级。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尾气排放,油品的升级改造不仅必须,而且重要。而降低汽油中的含硫量,意味着要在提炼过程中引入新的加工环节,技术上的进步通常会提高生产成本。按国际通例,“谁污染,谁负责”是环保经济学的准则之一。油品升级的相关费用,也要沿着“多用油,多负担”的方向化解,没有理由让“无车族”为“有车族”制造的污染买单。对此,相信每位理性的车主都会理解并支持,这是汽车时代基本的文明素养。

  油品升级导致的加价,必然产生连锁反应而波及相关行业和群体。据了解,有关部门和地方正在着手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补贴政策,还会适时启动油价补贴机制及油运价格联动机制。这些政策的跟进,相信会降低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不利影响,从而在油品升级中,既体现市场行为,也展现行政作为。

  其实,许多人的焦虑并非来自升级涨价。争议更多的是,围绕油品升级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中,油企的责任该如何体现?中石化已表示“每年将投入三百亿元左右解决油品质量问题”,但很多人还是聚焦“三桶油”的盈利模式:一边是喊亏本、拿补贴,一边是上半年高达1293亿元的净利润。三家油企平均每天净赚7.1亿元,成品油调价缘何依旧“涨多降少”?企业经营与民众感受的强烈反差,才是这场政策讨论呈现“鸡同鸭讲”、“理性的非理性”的真相所在。

  很多时候,民众不是不想承担环保责任,而是不满一本本锁在柜子里的账目。国有企业掌控社会公共资源,生产经营、技术改造的成本与收益,除去国家安全与商业秘密,不应有所保留甚至隐匿。不知情,难免产生不信任。说到底,有油企经营透明,才有民众真心支持,也才有蓝天明丽怡人。在这个意义上,积极消化油品升级压力,公开透明列出改造成本,与生产质量合格、环保达标的产品一样,有利于求得广泛认同,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题中之义。

  “油负”之下,权利与责任的重新分配,表面看是个技术活,操作起来就会发现挣脱不掉利益的纠葛,离不开改革的鼎力推动。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才能依靠“透明油桶”抚平民众心头的涨价焦虑。而这,较之城市上空的雾霾,治理起来也许不会更容易。(周人杰)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