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山东滨州的“中海航母” 2003年开始建,累计投资1.2亿元后,2008年,“中海航母”陆续有商家入驻。最初的一段时间,“航母”异常火爆,可是火爆没有持续太久,到今天已经基本处于荒废状态,真正的成了一个“水泥疙瘩”。(8月1日 中国新闻网)
到了深圳,很多人会想到去亚洲唯一的军事乐园——明斯克航母上去瞧一瞧看一看,虽然只是艘前苏联报废的航空母舰,但终究是货真价实的铁家伙,值得军事迷和游客花钱去过下瘾。而山东滨州的“中海航母”恐怕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个航母山寨了美国尼米兹号的外形,却最终只能老老实实的在水泥建筑物的定义中沉睡,虽然它的造价高达1.2亿。
作为并不具备地理和人口优势的滨州,突兀的造起所谓的“地标建筑”,这本后肯定有政府的多方面支持。在当初拓宽城市空间和新区建设方面,当地试图用一艘水泥堆出来的航母来吸收人气。现在看滨州城区是当初的两三倍大,这好像也符合有关部门所说的“航母功不可没”。但是“中海航母”它并不是个筐,当城市发展的期望被丢到这个怪诞建筑的时候,我们也只能说这样的政绩冲动实在属于拉郎配。
借航母的噱头来打造旅游服务综合体,当地政府或多或少是想借明斯克航母的光。但切记有东施和西施的故事,毕竟两个城市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不仅在地缘优势和资金控制方面,更重要的是明斯克航母是在成熟的市场经营体制下运转,而“中海航母”则是政府过多介入下的“小马拉大车”。在旅游资源方面,虽然都有猎奇的心态在作祟,但和明斯克航母相比,“中海航母”恐怕最后连审美疲劳的资格都不会有,试问谁会去到个四不像的建筑物上得到愉悦的收获?
也许,我们人人都是事后诸葛亮。怎么说人家“中海航母”还是风光了两年。但也仅仅就是那么两年而已。城市的规划如果不把眼光放长远的话,那就只能像一场大雨过后崩溃的下水道一样,会有市民站出来质疑有关部门的水平问题。由此联想到前段时间被洪水淹没的北川地震遗址,这个建筑也是承担了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愿望,地震之后当地政府看到“商机”与表现政绩的“好机会”。结果一场暴雨过后,数亿投资打了水漂。
在城市建设中,那些花了大力气大资金的建筑物,它们能起到什么作用、能带来何种效应,甚至是能否成为长寿建筑,对此老百姓大都只有做观众的资格,不管最后这个建筑的口碑是好是坏,围观者也只有被动接受的份。而大家最怕的就是,花了真金白银搭出来的东西,之后不被大家待见,有人就大手一挥,总有一个“拆”字会被刷到它墙上的。而浮躁的GDP,不就是这么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