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霸州市环保局内部员工举报,霸州市副市长韩清华一家竟然有9套房产之多。8日,记者就其中6套与韩清华核实,他表示其中三套房产为其家人所有,两套房产已经出让,还有一套不存在。韩清华在采访中多次询问记者是否有录音,并“规劝”记者:“你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咱们都不要互相伤害”。(4月9日《新京报》)
这则新闻释放的信息并不令人惊奇。在媒体曝光众多“房氏家族”拥有太多房的舆论背景下,这位副市长拥有的多套房的确没有太多新闻杀伤力。如果这位副市长能给记者解释清楚房子的正当来源,反而能给舆论消毒,也能撇清自己。
很遗憾,这位副市长的危机公关能力“太强”,除了一般的辩解,还拉出了检察院自清。这都不是重点,最后和记者的交流才是关键——“你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表示“我希望咱们都不要互相伤害”。
注意副市长的原话,他所表达的涵义可谓意味深长。这看似长者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但实际更像居高临下的训诫;看似情真意切的哀求,却隐射着权力威慑的杀机。
这种权力逻辑并不鲜见,但在舆论监督的常态语境下,并不管用。所以,多房副市长“互相伤害”被舆论原生态地呈现了出来。有了公众的围观,多了民意的拷问,副市长的“互相伤害”恐变成了虚张声势的权力审丑,成了彰显权力倨傲的典型。舆论发展的结果将证明,记者不仅不会受到伤害,反而会因坚守职业操守而赢得尊重;而这位副市长,恐怕要受到舆论拷问甚至后续调查的“伤害”了。
官员傲气有时无伤大雅,只要身正行端。但是,如果官员涉嫌贪腐,言行不端,没有君子的“坦荡荡”,如此个性倨傲,就是色厉内荏,以势压人。到最后,不仅个体的新闻记者会成为权力倨傲的牺牲品,整个舆论场和社会公众都会受到严重伤害。
就某种意义而言,这位副市长的“互相伤害”论,也算是摸准了某种潜规则。按照流俗的说法,中国社会处于复杂的转型期,这个时期公众个体意识在苏醒,舆论监督的广度与深度都在加强。相比民意与舆论监督的完全彻底,权力转型的节拍有些“滞后”,因而这个时代不乏舆论监督勇往直前而遭遇权力打压伤害的事例。
尽管如此,那些被舆论曝光的官场中事,即使官员侥幸逃脱了法纪惩戒,也领教了舆论监督的杀伤力,有些甚至阻断了仕途上升的路径。这,或是副市长所谓“互相伤害”的话语由头。
不管社会转型的步履多么艰难,舆论监督的公义力量已经无可阻遏。有强大的民意作为后援,一些不那么干净和清白的官员们,面对舆论毫不留情的揭底,也不得不以软硬兼施的方式去应对。
其实,舆论监督对“脱笼”权力的“伤害”是必须的,权力对舆论的“伤害”则不能原谅。官员们要明白的一个常识性道理是,法治社会需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但权力不会主动钻进笼子,除了靠法治的约束,主要就是靠公共舆论全方位的监督。
重铸公权力和舆论场的关系,节制自己的行为,直面舆论的监督,官员与记者就不是“相互伤害”,而是互相补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