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改革:“修身”更应“健体”

时间:2013-03-15 15:16   来源:人民网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神秘面纱”的掀开,引起民众的广泛热议,大家对机构改革、简政放权、“大部制”、职能转变等热点问题有更多期待;不再保留铁道部、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

  民众对国务院机构改革也许并不陌生,但是每次机构改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会“上行下效”,产生连锁反应,会不同程度牵动众人的心。人们对政府每次职能转变都寄予更多期待,但是机构改革会给民众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要看改革之后机构职能履行情况怎样?要看民众的评判满不满意?否则,这样的改革是不科学的、不成功的。

  人们总是期待政府机构改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便利、更多实惠。为使政府行政职能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更加符合民众的期待,政府也希望通过改革,转变行政职能,提高行政效能,达到最佳的行政效率目的。

  事实上,民众近年来对一些“政出多门,问责无门”现象颇为不满,对政府行政职能存在一定缺失带有看法,特别是近年来有的政府职能部门存在权责不清,扯皮推诿,拖拉散漫,出现“骆驼吃了隔山草”等现象;有些部门人员臃肿,工作涣散,民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而有的部门形同虚设,职工吃“空饷”。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期待越来越高,政府“修身”转型、简政放权势在必行。

  因此,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词是“变”,核心是职能转变,重点是整合机构资源,狠抓职能转变,明确职责分工,解决行政“盲点”,提高行政效率。机构“修身”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明确行政职能,更好地为民众服务。而“简政”应完善内部各种协调机制,把各种行政力量整合起来,明确权责主体,减少权责“盲区”,让职能运作更具操作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让民众“门易进、事易办、脸好看”,把政府建设成服务型法治政府。“放权”应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减少中间运行环节,从无限包办型转向有限责任型,从经济型转向服务型。同时,“放权”也要放得有度,要张弛有度,完善行政管理机制、行政执法机制、权力制约机制、跟踪监督机制尤为重要,防止滥权、分权、揽权,注重权力“笼子”的建设和管理。

  政府“修身”要“修”得更加健康有活力,不管“大部制”还是“小部制”,核心是职能转变,而不是“换汤不换药”,单纯为改革而改革,否则难摆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循环。期待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能更顺民心合民意,能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