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问题环评”这种新腐败

时间:2013-01-31 14:09   来源:羊城晚报

  日前,几个环保组织联合致环保部一封公开信,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河北省秦皇岛西部生活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评过程中,存在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的情况,要求撤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环评资质。记者近日深入事件发生地进行调查。(1月29日《人民日报》)

  环评造假,是突然冒出来的新问题。从书面材料来看,有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告,发放了民意调查表,村民都签字表示同意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公众参与程序全部到位、合法。而事实上环评项目并没有公布信息,民意调查表也是伪造的。

  所谓的“调查表”经核实发现:“查无此人”共计15人;填表时已死亡1人;离开村子多年14人;涉嫌违法而潜逃8年1人;重复填表1人;1人在镇政府工作,1人未找到,共有2人未核实。剩余65份调查表与村民名字相符,但65位村民都写证词并按手印表示“此前未见过该调查表,调查表不是本人所写,且不同意在该地建设垃圾焚烧项目。”可以说,这完全是环评机构一手策划的虚假民意调查。

  那么环评机构为何要替企业造假呢?原国家环保总局(现“国家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组成员赵章元教授一语道破天机:“企业给的钱多了,环评机构往往什么都愿意写。”由于环评行为本身和出具的环评报告都非常专业,外行看不懂、弄不明,环评报告怎么写,基本由环评机构随意“捏”,环评机构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良环评师发现有油水可捞。

  与此同时,我们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约束机制、监督机制、问责机制和问题环评机构退出机制,而政府环保部门与环评机构往往是“老子与儿子”的关系,对环评机构弄虚作假监督乏力,环评机构的权力进一步被放大。环评机构的权力大,就有了寻租的机会和空间。企业发现这个秘密后,自然愿多出钱“公关”环评机构,致使原本无法通过环评的项目,在环评程序“合法”的外衣下逆民意而上。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腐败新问题,也是环境保护的巨大漏洞,如果不及时堵住这个漏洞,不能防止“企业给的钱多了,环评机构往往什么都愿意写”的现象发生,那么将会有更多的“问题环评”横空出世,受害的不只是当代老百姓,还有我们的环境和子孙后代。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