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曾听一位朋友讲其母亲的故事:她出公差时,会把用过的汽车票分别放在衣服两边的口袋里,公事的放一边,私事的放另一边。在她的理念里,办私事的车票不能让公家报销。
故事讲的是几十年前的事情。在我小的时候,这种做法并不稀罕。那时,在人们的观念里,公与私是分明的,“不能占公家便宜”的道理妇孺皆知。连三四岁的孩子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都会交到警察叔叔手里,因为孩子知道,钱是别人的,自己不能要;因为,他们学的歌里就是这样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
如今,那曾经熟悉的歌声我们偶尔还会听到,但当年随处可见的画面却很难见到了。4年前,有人曾描述这样的亲历:其8岁侄子在公园里捡到一角钱,随后交给了附近的警察。警察接过钱后,转身就扔了。孩子不解:警察叔叔怎么把钱扔了?
其实,被扔掉的岂止是一角钱?!
30多年来,我们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国家,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百姓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国人摆脱了缺吃少穿的困窘日子而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百姓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了,政府更是越来越“财大气粗”。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已达103740亿元(而1971年这一数字仅为744,仅为现在的一个零头);2010年,我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国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我国的铺张浪费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奢靡之风愈演愈烈,公款挥霍浪费日甚一日。
从6月5日至今,读者来信版用8期的篇幅,推出了“晒晒‘公家’的铺张浪费”系列报道。读者、网友“晒”出的充斥于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农村基层的形形色色的铺张浪费现象和事例,都是社会现实的典型反映,《“以长官意志为转移”的地标》、《领导换一届招待所装一回》、《“送温暖”不及招待费花得多》之类的事情,如今仍在许多地方不停地上演……
为何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勤俭节约传统、尚有1.28亿贫困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以下)的国度,“公家”铺张浪费现象却如此普遍、如此严重?为什么上百个红头文件、无数个禁令管不住公职人员一张嘴、一双腿?除了约束制度机制的缺陷外,人对自我的放纵,道德感、羞耻感的减弱甚至丧失无疑也是重要原因。
当今国人,大都忙于对权力、物质、财富、业绩、享乐的追求中,内心被各种各样的欲望占据、充满,没有了反观、自省的时间与空间。现在还有多少人会思考人应该是怎样的、人的行为的尺度在哪儿之类问题?许多人心灵蒙尘已久却不自知。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已经没有做人的底线,没有道德感、正义感、羞耻感,没有对法律的尊重、对职业或职务的敬畏,更没有公与私的界限。毋庸讳言,在观念里没有公与私的严格界限,在当今中国已非常普遍,所以,吃公家的、用公家的、拿公家的、花公家的就变得自然而然、司空见惯;所以,滥用公权力、以权谋私、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等才会屡禁不止,久治难愈。所以,不断强化的制度、一再重申的红头文件、措辞严厉的禁令,形同虚设,熟视无睹。
心灵蒙尘,制度也会蒙羞。因为,任何制度都是人定的,也是靠人去执行的、监督的。缺少了人的自律与自觉,任何法律、制度、规章都可能成为一纸空文。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行为之所以在我国大量存在,是因为许多人无心去做,无心去管。心里无尺度,眼中无制度。没有了做人的标准,怎能尽人事?所以,我们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更需要心灵的重塑、道德的重建。(赵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