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广州市财政局网站正在对新修订的《广州市市属行政单位常用公用设施配置标准》(征求意见稿)(下称新《配置标准》)进行公示,新《配置标准》拟降低小车、电脑等配制标准,但办公装修标准则拟上调。
可以想见,在“三公”消费广受诟病的语境之下,《配置标准》必然会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就像最近几年盛传的“三公消费”总额,无论是2000亿、3000亿,还是8000亿、9000亿,都留给了公众很大的想象空间。不管具体数字是多少,对政府采购来说,可以肯定的是,调整配置标准是关键环节,对控制三公支出更是重要。所以,客观而言,广州市此次购置标准的调整,虽然有个别新标准存在争议,但是其积极性值得肯定。
当然,从记者的报道中也能看到一些网友的“吐槽”,这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公共财政支出需要经受监督的考验;其二,此类标准制定必须公开征求意见。只有做到这两点,《配置标准》才能做到真正合理。
回到具体标准制定上,还有一点值得商榷。不独是广州,我们经常能看到“最高限价”的影子。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最高限价”利弊几何?规定小轿车排气量控制在1.8(含1.8)升以下、价格18万元以内;笔记本电脑(包括平板电脑)8000元/台,这个“最高限价”会不会成为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最低标准”?这种担忧并非无由来的揣度,天价内存条、天价空调等已经多次出现,最高限价大大高于市场平均价也很常见。总之,过度依赖“最高限价”以及《配置标准》都可能带来失望。
所以,标准制定只是三公消费“瘦身”第一步,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缺少的不是标准,而是机关单位是否严格执行,是否主动做到阳光、节俭。从而既能满足正常运转需求,又能打消公众疑虑。这就需要在政府采购的其他环节把好关,例如让采购招标过程更加透明,严防“萝卜招标”;让每个部门的配置情况、使用情况接受监督,甚至可以具体到每个公务人员;同时建立更具体、可执行性更强的投诉受理、查处机制,对违规购置、奢侈浪费行为“零容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