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疏忽”缘何引发集体焦虑

时间:2012-06-15 10:19   来源:钱江晚报

  据浙江在线报道,浙江人事考试网近日发布了一则舟山市审计局的招聘公告,该单位拟增加招聘3名审计职位职员,但在年龄要求一栏里,竟写着“1977年6月7日出生”。此信息被网友截图张贴到网上后,引起质疑。后有官员对媒体解释说,这是工作人员造成的疏忽,在重新制作表格时,不小心遗漏了“以后”两个字。对此,他表示歉意。

  孤立地看,这还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谴责、处罚一下相关人员也就罢了。但该事件在网络上似不断发酵,乃至一些近乎酒后“真言”的情绪表达满布网页。比如有说“绝对是为官员子女量身定做的,解释等于掩饰”的,有说“要萝卜就公开招,要内定就内定,不要不好意思”的,有说“按出生日期和毕业院校筛选都很麻烦,干脆直接按名字筛选最省事”的。概括地说,那就是“打死我也不信”。

  更正为“1977年6月7日以后出生”,仍然招来铺天盖地的质疑,因为“6月7日”何其精确,就好像卫星定位精准发射一个事业编制。但网民中也有了解招聘规则的,解释说因为此前招考文件是2012年6月7日发布的,根据“35周岁以下”这一项规定,出生年月是要定为“1977年6月7日以后”的。这个解释很合理,围观者应该意兴阑珊,全散去了吧?不,群情依旧汹涌,民意依旧沸腾。花样百出的“萝卜”式偏招偏聘,换来了人们对各种“解释”的偏听偏不信。

  其实稍微冷静细心一点,不难发现“1977年6月7日出生”是文字编辑错误,不可能是“精准定位”,因为增加招聘的审计职位共有3个,总不可能是某官员的三胞胎子女吧。但在不平之气的激发下,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惯性思维中,人们不信“疏忽”信“掩饰”。

  值得深思的,恰是公共事件发生后瞬间乃至一段时期的信任真空。这种信任真空是灰色的、令人窒息的,是谁都不喜欢的,但它又常常是种现实存在,让人欲摆脱而不能。它具体表现为公众在追求真相过程中的集体焦虑,想要相信却又不敢相信,想要不信却又无从获知真相,于是起主要作用的便是“经验”,从既往事件推导当前事件可能的真相,从先前政府部门应对公众时的诚信度推论现在政府部门应对的可信度。这样的经验论与动机论结合在一起,每每使老百姓成了“老不信”。

  要消除老百姓的集体焦虑,当然得先铲除种种丑恶,像萝卜招聘这类职位世袭的枉法行为,人神共愤,要增加其违规成本,坚决打击。再者政府部门在公开回应时,既要做到信息透明,也要做到信息详尽。比如公众对“6月7日”百思不得其解,官员在解释时若能预先说清楚,也可让网民少生一肚子怨气。(洪信良)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