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月,在旁听过武汉市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后,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参政议政,每个人都有机会》,在网上引发了较大争议。在我看来:有了委屈,你说出来;有了腐败,你举报出来;有了不正义,你反对声喊出来——这都是参政议政。而“布衣参事”海选,对武汉市民而言,无疑是又一次参政议政的机会。
不论对现状有怎样的不满,你都无法否认:当前民众议政的声音越来越大,人民的监督权越来越有保障,民意在政府决策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基于此,决策能否听取民意,官员会否倾听民声,政府能否凝聚民心,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大命题;改革能否快过民怨,改革能否“稳中求进”,是中国必须回答的问题。
武汉市将从普通市民中“海选”3名“布衣参事”,担任市政府的“高参”,建言可直通市长。“布衣参事”的海选,随即转变成了一起公共舆论事件。整体来看,舆论虽然表露出一些担忧,但大多赞赏有加。“打破了以往对参事身份、学历、职业的限制”,“全国首次”,是海选的主要“卖点”。不过,我更愿意将“布衣参事”当成是政府执政理念的进步。
是的,如何倾听民声,汇聚民意,凝聚民智,集聚民心,一直是摆在责任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保障自身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则一直备受公众渴望与期待。海选“布衣参事”,虽然只有三个名额,也只是对现有参事制度的微调,但却传达出一种信号:政府信赖市民的“觉醒与支持”,政府愿意倾听民意接受监督。
这种“信号”的传递,其意义远非3名“布衣参事”可比。是的,改革需要民众的觉醒与支持,但也需要政府及官员对民众的信任。唯有通过各种方式让民众参政议政,才能为政治祛魅,进一步激发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只有畅通言路接受监督,才能赢得民众信任,为改革争取民心与支持铺平道路。为改革计,政府无疑应该不断释放“倾听民意”的信号。
学者贺卫方在《投票箱的妙用》一文中说:民主真正应当被列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投票箱的确可以称之为一种妙不可言的设计。与投票箱一样,“布衣参事”虽然也只是一个简单的设计,却同样能集聚民意民心、化解民痛民怨、预防决策失误、赢得公众信任。是的,“布衣参事”也是对民主的一次践行,虽然仅是“跬步”,倘若一直“积累”下去,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应能取得更好更大的成就。
从2010年开始,党中央便多次提出,“要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在我看来,改革既要全面推进,也要局部地区先行先试。譬如武汉这次“布衣参事”海选,虽然仅是对现有参事制度的微调,但这样的改革也是有意义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样需要“积跬步以成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