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游”背后的现实意义

时间:2012-04-17 08:10   来源:人民网

  近日,北京市政府对外公布了《关于鼓励北京地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设立旅游开放日的指导意见》,就“旅游开放日”的审批设立、实行推广等问题做了详细规定。今后,除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游客,零散旅游者也将有望能报名参加“机关游”。(4月16日《京华时报》)

  过去一说到旅游,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很少有人会想到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也会成为旅游景点。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旅游概念的认识还过于片面和狭隘,没有想到人间处处皆风景,政府机关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的政府机关向来都有“衙门重地,闲人莫入”的传统,即使有人想进去参观一下楼台亭阁,了解一下政府机关日常工作状态,也是少有机会的。

  而北京市政府此次出台专门的“指导意见”,就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设立“旅游开放日”做出了详细规定,却让我们不但对旅游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且也有机会走进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来个“机关一日游”。依照笔者的看法,“机关游”的推出,绝对不仅仅是丰富了广大游客的旅游项目,而是有着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机关游”的推出,有利于政府机关的“祛魅”。在绝大多数远离政府机关的普通公众眼里,对政府机关仍旧有一种或浓或淡的“衙门情结”,总觉得政府机关是要地,是禁区,尽管心里也怀有浓厚的兴趣,想进去参观探究一番,但还是在一种敬畏心理下望而却步。如此一来,对政府机关而言,威严倒是威严了,但却失了亲和力,人为拉大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而现在政府主动开放,推出“机关游”,欢迎普通民众走进机关大院,感受政务氛围,无疑将起到很好的“祛魅”作用,消除公众对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好奇心理,同时也拉近了政府机关与普通百姓的距离,增加了政府公职人员的亲和力,树立了亲民形象。

  其次,政府机关从“壁垒森严”到“对外开放”,有利于发挥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作用。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知道,政府机关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政府公职人员甚至在上班时间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票和网络购物,这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而且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现在有了“机关游”,政府公职人员的一言一行都置于游客的眼皮底下,无疑就大大提高了政府公职人员工作的透明度,客观上必然会起到一种约束作用。从某种角度说,这也算是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一种监督。

  所以说,只要做好“机关游”的细节完善工作,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比如维持好游客进入政府机关的秩序、避免游客参观打扰正常办公等等,那么它完全可以走出首都北京,在全国各地推而广之。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