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出席省工商联十届五次执委会时几次脱稿谈经济问题。其表示:“如果我们很多优秀人才、很多精华都往工商业走,这个国家和地区就有发展前途,如果很多优秀人才纷纷跑去坐机关了,去当官了,可能这个社会和国家就没前途。”(2月23日 中国经济网)
官员朱国明先生的一番鼓励优秀人才积极从商的脱稿言辞,虽然是为当时会议主题而作,但却直指问题的要害,是能引起诸多共鸣的。社会百业,尤其在分工日益复杂的今天各行各业都不可或缺,优秀人才纷纷跑去当官,学而优则仕、唱而优则仕等等,只要能在行业内崭露头角,便可“仕“,这本来就不是什么正常的现象。经济学上也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解读。如果把整个社会资源比做一块蛋糕,那么各行各业的生产者就是做大蛋糕的主体,公权部门则是分配蛋糕者,如果人人都想着去做分配蛋糕的操刀手,而没有力量去做到蛋糕,最后也只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蛋糕可分了,再强大的蛋糕的分配手又有何用呢?朱先生说这样的话,社会和国家就没有前途了,虽然有点惊悚,但并非言过其实。
无论是从社会分工,或者是从社会的良性发展来看,我们不能人为地去干涉个人的职业选择,但如果出现人才集中涌向某个行业,还是一个不能做大社会蛋糕的行业,或多或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那就是为什么优秀人才要纷纷去当官呢?
首先是社会对个人职业价值评判标准的误导。各种优则仕,集中暴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组织上对优秀人才最大的肯定方式,那就是让优秀人才当官,而不论其是否适合当官,而对个人而言,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也偏向于从掌握权力的维度上进行衡量,正是在这样的机制之下,组织“执着“地输出官位,个人乐意接受权力。在这样的非良性互动之下,对个人而言,其实并不是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安排,优秀人才之所以优秀,更多的是在某些方面特别突出,并不意味着在管理方面也有超人的能力,这样的强行安排,部门并不能从中获益,而对个人,更可能是职业生涯的中断,让其从事不擅长的工作,是对优秀人才的戕害。
其次则是社会行业成才通道存在各种的肠梗塞。优秀人才之所以涌向公务员队伍,是有着对这个行业的较高预期,而这种预期又来源于对现实的真实判断,进机关意味着稳定,当官则更意味着坐享各种资源。与此同时,却随处可见其他行业明显弱势的现实生态,各种拼爹、拼背景游戏,让竞争成为一句空话,入职之后,更是各种力量的厮杀,让人防不胜防,而即便是选择自主创业,却缺乏复制各种梦想的环境,在这样的两相对比之下,集中涌入公务员队伍,虽然不正常,但却是各种思量下的最为正常的选择。
由此可见,要扭转优秀人才向机关涌的现实,至少要在两方面需要出现改观:一是对人才发展意愿的尊重,要创造环境让优秀人才发挥特长,在不同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是拼劲在权力职位上沉浮打拼;二是整个社会要肃清各种潜规则,实现个人成才通道的顺畅,促成个人发展机会的平等。(高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