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将4月5日《长治日报》头版一则干部拟任用公示名单翻出。在这份名单中,有“2人14岁即参加工作,1人16岁参加工作,5人17岁参加工作”,网友对此提出质疑。山西省长治相关部门回应,干部简历均来自档案,引发争议的干部年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特殊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有因特殊学制造成的”。
这份“童官”名单令人大跌眼镜,所谓“特殊历史原因造成”,应是指其中有数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干部而言,因为年代久远,他们的履职经过确实很难考证。不过,他们并不是网友关注的焦点,舆论议论更多是由两位“80后”干部而起——王瑞和李艳珺都是1982年生人,李艳珺16岁就已参加工作,王瑞更是不到14岁就参加工作。
关于他们,当地政府部门又是作何解释的呢?长治市政协学联法制委一名李姓负责人称,李艳珺担任长治市政协学联法制委办公室主任之前是工人,因此参加工作较早。长治市政协办公厅一名值班人员解释,王瑞属于军转干,但他们并不清楚王瑞参加工作的时间。虽然措辞谨慎,这样的解释依旧带有浓厚的推诿色彩。面对外界质疑,如果说曾经的“临时工”言论多数指向个人的话,此番毫无疑问是指向了原单位——因为不是初次就业不是政府公职,干部任用程序并没问题,至于以前是否存在问题,显然不在关注之列。
问题是,无论当工人还是考军校,年龄都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禁止雇用童工早已明确列为法律条款,按照相关规定,年满18周岁的青年才能入伍。王瑞和李艳珺最初参加工作时,巨大的程序瑕疵显而易见,如果参加工作时间确实如此,已然涉嫌违规;如果个人档案中的年龄经过修改,当属信用污点。当他们日后转为政府公职人员的时候,用人单位何以对如此明显的瑕疵视而不见?公务员招录有着严格的组织规定,如果不规范的用工就这样轻易洗脱“原罪”,如何阻挡神通广大者挖空心思“曲线就业”?
在形形色色的“萝卜招聘”屡见不鲜的背景下,炙手可热的公务员岗位吸引着更多关注的目光,招录程序的规范与否,关系着政府机构最基本的公信。面对干部履历中存在的程序瑕疵,政府用人单位“既往不咎”的态度本身,不可避免会带来诸多非议。实际上,两位遭受质疑的“80后童官”都供职于长治市政协,而单位的解释又同样含混而暧昧,由此不免给公众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干部队伍年轻化是大势所趋,公众可以接受干部年轻化,但却很难接受建立在拼资源、拼背景基础上的阶层固化。比偶然的“萝卜招聘”更令公众难以接受的是,违规招录公务员固化为一种特权在幕后进行,如此,甚至连“看起来很美”的公开招考都意味着一种多余。
公示干部任用名单,意味着接受公众监督和质疑,长治“童官”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尚欠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赵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