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公示不应留下“神童”猜想

时间:2012-04-11 09:02   来源:人民网

  近日,山西长治干部公示“神童”聚集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网民对公示名单中“2人14岁参加工作,1人16岁参加工作,5人17岁参加工作”表示强烈质疑。而组织部门相关人员的回应是,“因为干部年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特殊历史原因,也有因特殊学制,要等待组织部的最后调查结果。”(4月10日《南方日报》)

  按照正常的工作年龄,这样一份“童工”扎堆的公示,不让人质疑也难,甚至会推论有“猫腻”。究竟是巧合还是暗藏玄机?这样的质疑俨然使长治组织部门猝不及防,回应显得措手不及。

  相关人员的回答,似乎澄清了一些疑问,但复杂在哪,原因在哪,显得心里没底。如果干部的档案清清楚楚,为何要等待组织部的最后调查结果呢!这样事实不“清”的仓促公示,只能说明组织部门在“细节上”缺乏审慎、严谨严肃。它所暴露出的问题,更值得组织部门思考。

  目前,对低级别干部的公示似乎过于简单,不像省部级领导公示那样详细全面,比如何时入学,何时何单位任何职等等。因为一份详实的简历本身说明组织部门严谨细致,而一些细节的疏忽必然遭到质疑,甚至使公信打折。

  尽管干部的简历不再是机密档案,工龄、出身对干部的提拔任用也不再扮演重要角色,但为了弥补不足,迎合某些设定的条件,一些干部不惜在工龄、年龄、身份上下手现象屡见不鲜。学历造假、工龄造假、年龄造假,使一些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尴尬不已,公信尽失。况且,这往往成为权力腐败的滋生地。

  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既是组织部门的职责所决定,更是对每一名组工干部的起码要求。科学、民主、严密、有序出群众满意。目前,长治组织部门要做的是,对舆论的质疑作出快速有说服力的回应,如果是事实,就干脆利落;偌如不是,立即还原事实,让它水落石出,毕竟可以亡羊补牢。

  近日,《人民日报》有一篇“当干部,请离‘河边’再远些”的文章,告诫干部要不沾那些可能引发议论的事情,不给外界的猜疑和想象留下空间,读后深有感触,可作为训戒。我想作为组织部门更需要做到如此,经得起质疑,这是对组织部门的基本要求而决非苛求。

  “童工”扎堆现象还没有水落石出,但敲响了警钟:干部公示姓“公”,不能留下任何一丝“私”;干部公示要“示”,任何细节都要明明白白。(沈良华 原题:“神童”扎堆? 干部公示不应留下猜想空间)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