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北斗”测不出公车的谜

时间:2012-03-30 08:16   来源:羊城晚报

  公车是干吗的?公车与私车有何区别?别以为这是小儿科的问题,三言两语还真说不清。人人皆知,公车姓公,公车不能私用,但满大街的车流中,除了有明显标志的警车、救护车等外,你能找出几辆公车呢?于是,混迹于私家车行列的公车,异化变性为私车、半公半私的车便不足为奇了。

  广州市去年大手笔投入一千多万元,建起公车监管的“北斗系统”。市政协主席苏志佳前日还专邀市民区伯等参观这套监控系统。据观者的感受,该系统技术含量确令人叹服,实时监控,每部公车每日的运行轨迹、历史记录,均一目了然。区伯还现场当起“考官”,拿出近日于菜市场门口拍到的某公车画面,工作人员输入车牌号,果然该车曾“到此一游”。

  但这一考也考出问题来。区伯称,他看到有人驾车带小孩买了水果走,而监控系统虽录了车到现场,却无法证明驾车者做了什么。相关人员表态,会调查此车是否涉嫌私用,但问题明摆着:先进的北斗系统虽能真实录下每部车的车轮轨迹,但并不知车轮是为公还是为私在转,除了明显超出公务范围的公车可能引起怀疑调查外,那些工作时间忙着办私事,或者假公济私的行为,“北斗”是无能为力的。若非区伯“多事”,拍照监督,这部车可能完全不会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更甭说去调查了。

  此前有报道称,广州市公车自装上监控系统后,成效卓然,并有降低油耗、节省费用的数据为证,这些都无可否认。但作为公车的监管系统架构,技术永远只是其中的一环,而且,百密总有一疏,不可将之神化,更不能完全依赖于此。且不说用技术手段甄别庞大的公车系统每部车即时的公私行为,其监管成本多么高昂,纵使真正建成,若无制度保障,能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懈怠、不徇私、不枉法、不走样地执行下去,谁又敢拍胸脯打保票?

  公车定位监控,无论技术多么尖端,仍只是“内部监管”一条腿行路。以国外成功经验观之,要想杜绝公车私用,最有效的办法是将公车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其实,无需高科技的“北斗”,只要公车设置成老百姓通过肉眼就能轻易认出的样子(如通过车牌颜色或标签),公车私用的几率肯定会大大降低,也不会出现公车到菜市场到底公干还是私用的谜了。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