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性别预算,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时间:2012-03-12 09:06   来源:解放日报

  今年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进一步推动公共财政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政体制机制,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大课题。去年发布的 《上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充分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目标。同时,《上海妇女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政府预算中纳入性别视角,评估政府收支对男女两性产生的不同影响”。这表明,上海已充分认识到开展性别预算的重要作用。

  所谓性别预算是指一种确保政府预算及其涉及的政策项目,关注不同社会阶层需求和利益的预算管理形式。它涉及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评估的全过程,更为强调执行与监督。

  1984年,澳大利亚政府在国际上率先推行性别预算行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共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益和社会团结程度。之后,这一做法陆续得到世界多个国家政府的响应。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明确要求各缔约国政府进行性别预算。同年,南非启动了“妇女预算行动”。截至2011年,在联合国等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已有超过70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相关项目。

  中国政府致力于通过公共财政改革,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显示,通过加强公共财政使用的透明、公正和高效,有助于实现整个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民主进程的有序推进。

  作为公共预算改革的新兴组成部分,性别预算这一议题具有安全、非敏感、民间化的特点,其涉及的群体多为中低收入阶层或弱势群体,在主客观条件上都具备先行先试的可能性。事实上,早在1995年,中国政府就已成为承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49个缔约国之一。因此,结合公共财政变革的需要,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多个环节入手,深入分析公共财政经费使用及其对两性发展的影响,有着现实而紧迫的意义。

  上海拥有超过1000万的女性人口,在性别预算机制上可以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如何实现性别预算的可操作性,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坚持全局性、前瞻性、引领性,进一步明确性别预算的目标。性别预算无疑能够有力推动男女平等和性别主流化,但性别预算绝不仅仅是妇女发展的问题。财税制度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政府主动将性别预算纳入公共财政改革的通盘考虑之中,明确其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是突破停留于理论层面探讨的瓶颈、全面实施性别预算的重要前提。

  2、紧扣公共财政经费使用,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性别预算大部分内容涉及医疗、环保、教育、养老、救助等政府实事项目,旨在帮助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与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相关。因此,从财政经费使用质量入手,建立绩效评估和预算安排之间的联结机制,追踪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进展情况,不仅有助于建立健全各类民生项目的监督机制,还能从根本上提升政府保障性社会政策的执行水平。

  3、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性别预算新模式。澳大利亚、南非、新加坡等国在实施性别预算的过程中先后提出 “三向开支分类”、“五步分析法”等具有本土特色的操作模式。上海可以尝试在市区街道(镇)三级政府层面上实施性别预算,为其他省市推进性别预算提供经验。(包蕾萍)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