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亡实存驻京办,换个名称接着干,职能半点不转变,敢和中央玩变脸。”这是网上的一首打油诗。昨天,新华社消息说,日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组织开展抽查,重点检查已撤销的驻京办事机构以各种名义和形式,在北京新设办事机构或者以驻京办事机构的名义继续开展活动等问题,坚决杜绝以变换名称、转移驻地等形式变相保留驻京办事机构现象。
驻京办是干啥的?一是花钱搞项目,亦可概括为“跑部钱进”;二是协助地方政府维稳——拦截上访群众。前些日子,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驻京办人员干了一件全国有影响的大事,雇人遣送几个访民,误将进京游玩的小伙子赵志斐也当成访民,打伤致昏迷后抛在路边……
这两件事都不得民心,败坏社会风气,干扰社会秩序。去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清理规定,明确撤销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驻京办。11月9日,国管局向社会公布了被撤销的625家驻京办事机构名单。
国家明令不得设置驻京办,可此令却执行得不咋的。一些地方名义上撤销驻京办,实际上是人员不撤,事儿不变,只不过改一个名称——“换马甲”而已,有的叫“商务代表处”,有的叫“驻京企业家联谊会”,还有的干脆就叫“驻京值班人员”。
有专家支招,要遏制驻京办在首都“兴风作浪”,必须严厉处罚违规者,提高驻京办违规存在的成本,会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可能只是一时的,很难形成长效机制。对一个县委书记来说,没有政绩,就是风险,影响仕途。驻京办虽然也会带来风险,但此风险从现在情势看,可以忽略不计,驻京办若能跑部委要到几个大项目,这就是政绩,这风险值得冒。
驻京办的变相存在,根子在上头。中央各部委除了预算资金外,还有一笔中央转移支付款项。这些“大钱”在握的部委,正是驻京办重点“公关”对象,是利益输送链的起点。如能切断利益输送链,驻京办就失去了“公关”对象。利益链怎么“切”?应该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资源分配与项目审批的标准和程序完全公开透明,地方各级部门不需要额外支付成本就可以平等地获取相关信息,跑项目、跑资金、跑计划、跑审批这样制度外之“跑”就会绝迹,久而久之,以“跑”为业的驻京办恐怕就“名亡实也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