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京华时报》7月7日报道,7月6日,中国工程院发布去年三公经费决算数据。国务院曾三令五申要求中央部门压缩预算,并明令要求各中央部门务必于今年6月将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到目前为止只有科技部与工程院公布,其他部门均未公布。
古人说的“三公”,一般是指“三公九卿”的“三公”。在告别“三公九卿”的年代后,有两个“三公”为现代公民所熟知、关注,其一,是指公款出国(出境)经费、公款购车及运行维护经费、公款接待经费,这三者称之为三公经费,亦即三公消费;其二,是指公平、公正、公开,譬如《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这个“三公”不仅是《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在现代的政治文明中,两个“三公”需要有所交集———针对备受瞩目的三公经费,国务院曾三令五申要求中央部门压缩预算,并明令要求各中央部门务必于今年6月将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中央政府履约,首次向全国人大报告三公支出情况。这些,都意味着我国三公费用逐渐迈向透明化。然而,到了各中央部门这一层级,到目前为止却只有科技部与工程院公布三公经费,诸多部门竟然爽约了。
国务院明令各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目的就是通过公开来达到公平、公正。诸多部门逾时不予公开,难道不是令人深感失望的么?
这些年来,三公经费一直是舆论的热点,各地的新闻也不时曝出三公经费方面的问题,此时,各中央部门应当率先垂范,按时、如实、高质公开三公经费情况,无问题则可自证清白,有问题不妨抓紧解决、堵塞漏洞,这才是各部门负责任的举措,也才不辜负公众的期盼。 没有公开,很难让人对公平、公正报以确信。三公消费越是公开,它的公平、公正就越让人内心服膺。很显然,要问三公消费离公平、公正有多远,不妨先看它离公开有多远。而三公消费离公开有多远?答案是:它也许薄如几张纸,也许厚如几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