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一线城市“地王”频出,三、四线城市“空城”愈演愈烈,“空城”与“地王”并存越发明显,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孙英辉分析这种现象时认为,大家都跑,就是“空城”;大家都追,就有“地王”。(7月29日《中国青年报》)
“跑”与“追”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别样风景”。这可用数据说话,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306个城市共交易土地15493宗,土地出让金收入11305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60%。其中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比去年同期上涨315%,如北京土地出让金达664.24亿元,比2012年647.92亿元还要多出近17亿元。广州土地出让金为243.7亿元,比2012年220亿元多出23亿元,这两个城市仅半年卖地收入就超越去年全年。短暂沉寂后的“地王”再现,5月份,广州出现3个“地王”,上海出现8个“地王”,其中楼面单价地王超过4万元/平方米,创3年来上海楼价新高。7月上旬,北京新诞生的夏家胡同“地王”,经测算楼面价高达4.2万元/平方米。与大城市房地产灼热烫手形成鲜明对比,一些小城市“空城”“鬼城”现象明显加剧。这折射出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
首先说明开发商从三、四线城市大举撤资向一、二级城市挺进。逐利、赚钱是资本的天然使性,大城市商机无限,堪称是地产“吸金”的“聚宝盆”。据媒体报道,近段时间许多一、二级城市新楼盘不是在卖,而是在“抢”,几乎无人问价,只要抢购到手就是“胜利”,广州平均每两秒钟产生一个新业主。面对如此旺盛的需求,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调控政策越显乏力,效应不断衰减,你限得了当地市民,限不了外地人。如何控制大城市房价?成为政府所面对的一道艰难考题,而靠现有的调控手段已经力不从心,甚至失灵。
其二,暴露出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的“空壳”现象。小城市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农民进城的主要居住地,而 “空城”“鬼城”现象是典型的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一些地方认为,只要把城市建起来就是城镇化,忽视教育、医疗卫生、生活设施,尤其是工作就业等城镇化内涵,生活、交通不便,工作难找,就业困难,农民当然不愿进城,人们当然不会去买房。没人气,卖楼难,缺商机的“空城”,开发商自然要撤退。只见高楼,难寻人烟的城市充其量只是城镇化的“空壳”,说明少数地方对城镇化的认识误区,其中也夹杂着政绩与形象工程的冲动,亟待纠正。
第三,说明大城市对卫星城镇的辐射功能减弱。人们喜欢大城市,原因无外乎是这里繁华、商机多、工作和发展机会多。可大量人口的涌入已经让大城市不堪重负,人口众多的国情告诫我们,中国城镇化只能走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小城市发展的道路,这既是为大城市减负,也是为百姓减轻住房压力。“空城”与“地王”并存的现实,说明需要将更多的资源用于中小城市建设,增强其居住、生活与就业吸引力,这既是一种战略谋划,也是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尹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