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300多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比去年高出六成,一些热点城市半年卖地收入已接近去年全年。这表明严厉的调控没有遏制土地市场的火爆。
地市火爆为一些手中缺钱的地方政府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很可能使楼市调控再次成为“空调”。更让人忧虑的是,城市建设用地总是有限的,“土地财政”也是不可持续的,一些地方政府对此心知肚明,依然击鼓传花,如此下去只会使矛盾越积越大,而改革和转型的动力却可能因此逐渐消弭。
这些年,无论是持币观望的,还是已经沦为“房奴”的,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房价其实是随着地价水涨船高。“面粉”涨了,“面包”就不会便宜。开发商有亏本“跑路”的,而地方政府都是稳赚不赔。这也是楼市调控在地方不断遇阻的主要原因。高昂的房价使农民进城的步伐放慢了,使年轻人创业的勇气消失了,使中产阶层背负了沉重的包袱,甚至拖累了经济的健康发展,种种恶果已经显现,将来可能还会更加严重。无需专家建言,普通群众也都能感觉到目前这种模式很难成为长久之策,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中解脱出来,限购、限价等行政手段都治不了房价畸高的病根。
一些地方政府作为当局者,应该比旁观者更明白“土地财政”之路越走越难、越走越险,为什么还是乐此不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已经没有耐心去做“慢工出细活”的工作了。对一些急于大发展、快发展的地方政府来说,相比于出让土地,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涵养财源实在是太笨拙了。发展实体经济需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品牌企业的打造也需要长时间的精雕细琢。面对各种政绩考核指标,地方政府往往很难沉得下心去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程,而是更热衷于能给自己贴金的面子工程和短期行为。因土地获利大拆大建,因大拆大建债务缠身,因债务缠身不得不加速卖地,一些地方政府恐怕已经觉察到了这种势头不太美妙,但是也知道为官一任不过三五年,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更愿意把问题留给后来者,而且这看上去也不难。
曾几何时,中国股市也是一路高歌让人振奋,但事实证明击鼓传花的游戏终有鼓点落定的时候。股市上的惨痛教训,已经使不少人对增加财产性收入失去了信心,而楼市重蹈覆辙的话,无疑会使更多的人遭受更大的利益损失。这不但动摇政府威信,也容易激化社会矛盾。玩击鼓传花太快太轻巧,负责任的地方政府不妨多做一些“笨活”和“慢活”。为此,地方政府应该有碰触难题的勇气和破解迷局的耐心,及早从“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中走出来,探索模式转型。这需要群众的支持,更需要制度的鞭策和引导。(沙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