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城管临时工跳踩商户头部事件逐渐告一段落之际,一篇名为“致广大关心‘延安5·31事件’网友的一封信”的网帖,再度引发激烈争议。作者以被踩头者刘国峰的口吻,称“我也有一定责任”,希望“不要因为这样一个特殊事件否定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6月13日《新京报》)
此事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刘国峰本人证实,该公开信确实是受他委托向社会发布的;另一个版本是,刘国峰接受采访时称:“信不是我写的,不代表我的意思。”并称身旁有延安市城管局安排的专人陪护,“不方便多说”。这封信到底是不是其本人的真实意思,不能只有想象与猜测。唯有让刘国峰在“方便”的场合,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
透过这封信,我们依稀看到“危机公关”的影子。一个地方良好声誉的形成,带来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若因为某件事或个案而让以前的努力付之一炬,甚是可惜。更何况,纵容危机恶化,不但有损地方形象,更会给地方发展,包括营商环境、民生环境等都带来不利影响。可世事万变,总会有危机出现,不管是城管,还是地方政府,乃至于我们的企业,都要有危机公关的意识。
对于“延安城管踩头”事件,拷问的是延安城管的执法合法合理性,以及其工作的作风,进而延伸到地方政府的社会综合管理能力。对此,需要延安市有关部门通过积极努力,取信于民,避免舆论带来负效应,逐步化解危机。
一则,要给人以真相。说一个谎言,往往需要再撒一千个谎来圆。在危机面前,最该有的姿态就是开诚布公,不遮掩,不撒谎。延安城管踩头事件本身,鉴于当场视频的公布,当地对事态给出积极回应,承认了事实,并对此事作出了相应的处理,这是应有姿态。而刘国峰的那封信,真相在哪里?不仅地方政府要说真话,让刘国峰说真话,天不会蹋下来。在危机面前,地方政府公布真相比自我表扬更重要。
二则,不要敷衍。主动遮丑的心态,虽是一种正常反应。但在公众面前,回避矛盾,选择性的公开,只会激起更多的追问。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半遮半掩,会让人有种被愚弄的感觉。危机面前,地方政府要有担当,不绕道走,当尽应尽之责。
三则,要化危为机。对危机的态度与行动,是解决危机的关键。就个案而言,我们常会看到:问责、补偿、安抚受害方等。其实,作为公众,在期盼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不希望危机反复出现。危机之下,要有举一反三的警示,既要有工作作风的改进,亦要有制度等的修补。(王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