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是四川全省哀悼日,其实不仅是四川的哀悼日,也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哀悼日。芦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李克强总理受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委托,立即飞赴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第一时间投入兵力抗震救灾;全国各地志愿者自发赶赴灾区,向雅安灾区的同胞伸出了救援之手。
如今,全国各地民众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遇难者的哀悼。雅安不只是四川的雅安,更是中国的雅安,经历了这震撼、悲痛、守望的一周后,雅安已经像汶川那样成为中国人灾难记忆的一部分。
人们选择“头七”时默哀,符合国人哀悼逝者的传统。人们在默哀中凝聚力量,在哀悼中纪念、铭记和反思。更重要的是,震后一周是雅安民众心理要过的一个关。时间是最好的疗伤灵药,而时间又是这样的残忍,关于这一天的所有痛苦、沉重和惨烈的集体记忆,都会在“头七”这一天被全部唤起。在这个日子里,需要一个集体的哀悼仪式帮灾区的人们走出这段艰难与煎熬。
在哀悼雅安遇难者的集体反思中,有必要形成一个共识:建坚固的房子胜过一切。
灾难冲击下,这一个星期来我们一直在反思。网上有人把矛头指向了地震预测,把灾难归咎于地震预测经费的投入不足,未能在地震预测上有所突破。甚至有不少人用一些民间的预测和“大师”的预言来质疑地震局,这是对地震预测不切实际的期待。对灾难的恐惧和死亡的愤怒,不能让我们放弃对科学的尊重,我们不能狂妄自负地以为人类有能力驯服所有的灾难。地震预测非常专业,这时候我们这些不懂地震预测的行外人,去苛求或批评地震局为什么没有预测到地震,这样的反思其实毫无价值,甚至是无理取闹。尤其是灾难当前,这种苛责更显得很轻飘。人类既有的认知无法预测地震,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却可以通过预防将灾害的损害控制到最小程度——这才是务实且理性的反思。阻止不了地震的发生,却可以把房子建得更坚固一些。
所以,要少一点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建坚固的房子胜过一切,这是历次灾难后血的教训。有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数据加以分析后得出结论,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仅有不足5%的人员伤亡是直接由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水灾、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导致的——上一次汶川大地震也不例外,绝大多数人死于房屋倒塌中。
这一次芦山“4·20”地震是有力的证明,四川省住建厅称,根据专家普查,汶川灾后重建项目没有一个全部塌下来,经受住了考验。房子不塌,人员伤亡就会减少很多。
所以,对地震遇难者的哀悼和纪念,可以不要纪念馆纪念碑,不要赈灾晚会,不要一切消费灾难的形式主义。建无数堵震不倒的墙,让幸存者生活在坚固的房子中,让幸存的孩子们在震不垮的教室里安稳地读书,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同胞最想见到的。